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学业适应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哀荣利。好读书.不求法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喈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成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倪之营孙也。祖茂,武吕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颗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荷而往,潜亦无所梓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书 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的样子。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因以号焉   为乡邻之所贵 B、环堵萧     则大适融然 C、置酒而招之  或载酒肴而往 D、无怀氏民欤  高卧北窗之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成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 B、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问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么文则以“为乡邻之所员”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4)、试结合两文简要分析各侧重表现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北宋]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瞻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丙】《范文正公集》叙

[北宋]苏轼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缣:双丝的细绢。②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的次子。③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的第三子。 ④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⑤待:依靠。⑥畴昔:过去,以前。

初探贬谪文化

材料一:唐诗之韩柳比读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 一乡

注释:①“永贞革新 ”失败,柳宗元、刘禹锡、陈谏等人同时被贬到荒凉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担任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乱飐(zhǎn):吹动;薜荔: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材料二:细品宋代散文佳作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隐 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 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 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亭成,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 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 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于 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 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 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 qiān)裳:提起衣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