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孤独之旅

选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主人公的评价。

《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地里的迎春花

    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       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

张凤霞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成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十五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 , 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

    ⑮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⑯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⑰“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⑱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成  长   

李要军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冲毁石桥就给交通造成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警卫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水灾。孙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年夏季,雨就会下个不停。每隔几年,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

⑤“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或许那时就在孙兵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⑥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会靠近。一年暑假,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勉强会了“狗刨式”。直到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如果胆子这么小,那就是个“孬兵”。

⑦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烂,民风淳厚朴实。新兵连第一次组织野营拉练时,老百姓站在石桥上又是送食品、又是送水果。浓浓的拥军情,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部队优良传统,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任何迹象。

⑨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突然传来。“不好,石桥被冲塌了!”孙兵和战友们闻声冲出营门。只见原来那座高近2米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⑩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

⑪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救灾物资顺利通过,送往已造成严重灾情的市区。

⑫很快,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

⑬“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7名战士党员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⑭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情,孙兵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他想起父亲总是板着的面孔,“孬兵”两个字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⑮“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

⑯“我这最简单的‘狗刨’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⑰“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突击队员跟我跑步走!”随着口令声,包括连长在内共23人组成的突击队,跑步出发了。

⑱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上小学时自己被救助的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不能当孬兵!”想到这里,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击队……”

⑲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再打上螺钉加固桥身。孙兵和战友们承担了铺设桥板的任务。一块块数百公斤重的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

⑳一双双手,磨出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此时,战士们只有一个愿望,早一点把桥修好,恢复灾区交通。

㉑面对脚下咆哮的洪水,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害怕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了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㉒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空进行操作。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驯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

㉓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地赶来参加救援的“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㉔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桥向市区挺进时,孙兵和战友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㉕“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