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①岂不大丈夫哉     

②父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得志,与民/由之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4)、分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孩子的力量》这篇小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腐朽政权的战争中站在反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反动政府的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人们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阴沉着脸 , 只把头昂得更高。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你们想把爸爸怎样?”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你不去,我也不去,他们会打你的。”男孩说着哭起来。“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与王叔文、韦执谊善,二人引之谋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用,值叔文败贬邵州刺史半道有诏贬永州司马。遍贻朝士书言情,众忌其才无为用心者。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同谪,得播州,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宗元在柳多惠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至今。

(节选自《唐才子传·柳宋元》)

【注】①血食:古时杀牲取血,用以祭祀,故称血食。

【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阅读

柳洲亭

张岱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邺,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级。朝则解维,则收缆。车马喧阗 , 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杆冢串、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输之芙蓉园,比间皆是。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战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 , 荆棘铜驼 , 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选自《西湖梦寻评注》

注释:①宋初:此指南宋初。②阗(tián):充满。③驺(zōu)从:传从的骑卒。④兵燹(xiǎn):战争、战乱。⑤高黍:亡国之意。典出《诗经·王风·黍高》之序。荆辣钢驼⑥:哈国土沦陷,山河残破之象。典出《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钢驼,叹曰:“会见汝在荆中耳!'”

问水亭

明·王思任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

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