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出师表

阅读,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这段文字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    )
A、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无限感慨。 B、在后主面前表白自己,以求得信任。 C、受先帝的知遇之恩,所以以身相报。 D、在众人面前,宣传自己的曲折经历,表露出一种得意之态。
(2)、第一句,表明作者主要意思是(    )
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表明自己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3)、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值倾覆,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分析这段文字的写法,选择正确的一项(    )
A、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B、以记叙为主,在叙事中抒发感情。 C、以记叙为主,在叙事中进行议论。 D、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