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造船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丝绸之路的开通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江南地区的开发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 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南朝的江南经济, 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工、商依次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在 经济中占有首要地位。与汉魏相比,此期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 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单位面积 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 造纸业。这一期间,商业仍相当活跃,海外贸易和国内的南北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市场也 有相当的规模。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 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并在各地形成许多新聚落。 移民浪潮对东晋南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土地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考试中优势明显; 自南宋起, 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 方。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 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 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