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一)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看图回答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