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补血剂样品【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②硫酸亚铁晶体加热时,先失去结晶水,高温会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7.8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的关系图,试回答:

(1)、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该物质的质量是g;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则该红棕色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3)、硫酸亚铁分解生成铁的氧化物和硫的两种氧化物,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图2中的数据,请求出FeSO4•xH2O中的x=。(不写过程)
(5)、【交流讨论】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探究二】补血剂样品中硫酸亚铁的含量:

①取10g补血剂样品研细后溶于40g水中,研细的目的是

②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至略过量,使其充分反应;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6.99g。

请计算出10g样品中Fe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FeSO4+BaCl2=BaSO4↓+FeCl2 ,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FeSO4—152,BaSO4—233)

举一反三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固体呈黑色,部分固体呈白色,另有少量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其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blank#}1{#/blank#}。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久置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蒸馏水,搅拌

固体溶解,试管外壁发烫

固体中一定含有{#blank#}2{#/blank#}

⑵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⑶取滤渣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lank#}3{#/blank#}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blank#}4{#/blank#},一定不含氧化铁

(实验质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氧化铁”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blank#}5{#/blank#}。你认为甲同学哪一步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blank#}6{#/blank#},理由是{#blank#}7{#/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乙同学另取久置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乙同学对滤渣B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渣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固体逐渐消失、{#blank#}8{#/blank#}有气泡冒出、{#blank#}9{#/blank#}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写出Fe2O3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10{#/blank#}

(计算得出结论):如上述实验流程,乙同学现取5g久置固体研碎,用磁铁吸引,得残留固体3g,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渣B的质量为1.8g。在滤液A中加足量碳酸钠溶液后过滤得滤渣C的质量为2g,通过计算后得出残留固体的成分为:{#blank#}11{#/blank#}。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4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 {#blank#}1{#/blank#}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蒸干溶液得到5.85g固体,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blank#}2{#/blank#}。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

{#blank#}3{#/blank#}

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同学触摸到试管外壁,感觉有温度变化。小组利用数字传感器得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3)同学们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 {#blank#}4{#/blank#}。

(4)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 {#blank#}5{#/blank#}N点(填“>”“<”或“=”)。

②M点表示 {#blank#}6{#/blank#}。

(5)交流与反思:

a.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blank#}7{#/blank#}。

b.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