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

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予,可谓至圣矣”,认定孔于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蓝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千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内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于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

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