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质量评估测试卷】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非文学作品阅读

在这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日子里,你准备着手策划一次家庭出游,目的地选在了西溪湿地。在浏览官方公众号时,你发现湿地公园现在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西溪花朝节,对于“花朝节”这个节日你知之甚少,于是在网上通过查阅浏览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以花为名:这个曾与中秋节齐名的重要节日,如今为何少有人知?

她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日期最不固定的全国性节日之一,她曾经赫赫有名可与中秋齐名,但近代以来却迅速衰落,她就是花朝节。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是一个以花为名,体现人们花.神信仰的节日。说到花,今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观赏,但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花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轮回,象征着人与万物的生老病死。相应地,神格化的花神也就主管着农作物的收成好坏,甚至是人们的生老病死。

花朝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里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正式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应该是隋唐时期。唐朝的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并称为“月半节”。故民间常将花朝节与中秋节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说。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也是指花朝节。所以说,二月十五日,这应该是官方确定的花朝节的正日子。现在咱们《辞海》《辞源》这些书里,用的也还是这个说法。

不过既然是民俗,那什么时候过、怎么过,就不完全由官方说了算了。花朝节发展到后来,南北各地的日期就有了挺大的区别。比如浙江、东北的一些地方,是二月十五过花朝节;北京、江苏一些地方在二月十二;南方的广西甚至有二月二就开始过的。

那同样一个节日,为什么日子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与气候有很大关系。花朝节以花为名,那赏花肯定就是重要的节俗活动。但各地因气候不同,花期早晚有异,所以过节的日子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所以一般来说,南方比北方要早几天过花朝节。另外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也有关系,比如山西一些地方二月二过花朝节,这可能与当地节俗形成的时候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有关。

花朝节以花为名,各种与花有关的节俗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花朝节的正式确立是在隋唐时期,不过这个时候的花朝节,还是局限在上层文人雅士圈子里的一个相对小众的节日。当时,文人雅士们每逢花朝节,便会聚集在一起,寻一处美景,饮酒赋诗。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在《祭崔相公文》中,就回忆了与崔敦、元稹、刘禹锡等好友,于花朝节的杏园中,“或征雅言”“或命俗乐”,其乐融融的画面。

到宋代以后,随着市井文化的发达,花朝节也逐渐由精英阶层扩散到了整个民间社会。许多花朝节的习俗,也都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形成的。既然是百花的生日,又时值仲春,踏春出游,顺便赏花、扑蝶自然是应有之义。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这样描述当时的赏花盛况: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

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可见花朝节踏青赏花本是古已有之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所以在有些地方,花朝节也被称之为“踏青节”。繁花似锦自然引来彩蝶纷纷,赏花的同时,扑蝴蝶自然也就成了配套的活动了。清嘉庆年间《如皋县志》记述:“十五日花朝名扑蝶会,好事者置酒园亭,或嬉游郊外。”能被县志收录,显然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了。

前面说道,花神是掌管人间的生老病死以及作物收成好坏的。花朝节既然是花神的生日,那么信众们自然少不了要去庙里拜上一拜的。比如在清朝的时候,每年的花朝节,各省都建有花神庙进行祭祀,参拜人数很多。花神祭祀的贡品主要有各种时令鲜果。人们还将家里裁剪衣服剩下的小布片绑在树枝上,祈祷丰收。清代顾禄在《桐桥倚棹录》里也有记载:“虎丘花神庙不止一所,有新旧之别。桐桥内花神庙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旁列十二花神。明洪武中建,为园客赛愿之地。岁凡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笙歌酬答,各极其盛。”可见明清两朝,虎丘花神庙祭祀之盛况。

当然,花朝节也少不了美食助阵,既然以花为名,那这节日的美食,自然也是以花为主了。佳节要有佳酿,百花节自然也要喝百花酒。这种酒用百花、百果酿成,口感甘甜,正所谓“百花酒香做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除了百花酒,在花朝节这天,人们还要吃百花糕,喝百花粥。百花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起源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花朝日组织君臣游园大会,让宫女们采集百花,蒸作糕点,赏赐给群臣。至于百花粥,自然也是用各类花、果熬制的粥品了。

可见花朝节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民间节日,体现了民间的花神信仰、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可为何从清末开始就逐渐衰退,以致不见了呢?

         

不过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些地方又开始重新举办花朝节。比如杭州的西溪花朝节、武汉旧街的庙会等等。虽然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感受已经不那么强烈,但花朝节蕴含的对自然的亲近、对美好的追求,还是值得保留与继承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一缕花香,不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所追寻的吗?

材料二:西溪花朝节主会场绿堤上各色花卉迎风绽放,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花朝节围绕“健康人生,幸福陪伴”的理念特别增设近1 000平方米的健康花园,分为“药用养生区”和“芳香养生区”,集中展示了上百种药用类、保健类花卉植物。

药用养生区突出展示浙江传统药材“浙八味”及新冠肺炎预防用中医药。浙江中药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其中,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为历代医家推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老“浙八味”分别指白术、白芍、杭白菊、温郁金、浙贝母、玄参、麦冬、延胡索(郡元胡)八味中药材,新“浙八味”分别指铁皮石斛、衢枳壳、乌药、三叶青、覆盆子、前胡、灵芝、西红花八味中药材。新冠肺炎预防用中医药则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健康人群保健预防,对患者提高治愈率,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药曾多次在战胜疫情时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对普通人群制定的预防“疫病”推荐方,其中就用到了“浙八味”中的白术。“浙八味”的药材大多性凉、味甘、生津,对增强免疫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常见的保健养生植物

益脑植物

何首乌、姜花、蓝莓、薄荷、西兰花、芹菜、南瓜

益心植物

蓝莓、美丽月见草、诸葛菜、夏枯草、元胡、玄参

益肺植物

贝母、芫花、宝铎草、蓝莓、彩叶草、大蓟、多花筋骨草、竹根七

益肝植物

杭白菊、紫花地丁、大蓟、夏枯草、天门冬、益母草、白芍、铁皮石斛、栀子

益肾植物

芜花、宝铎草、笕麦冬、大蓟、杭白菊、白术、头花蓼

益胃植物

山楂、元胡、温郁金、杭白菊、佛手

益肠植物

牛蒡、蒲公英、菠菜、木耳、大麦

芳香养生区则以“园艺疗法”为切入点,主要展示薄荷类、百里香类、迷迭香类、鼠尾草类等兼具药用、食用与观赏价值的植物。置身于其中,不仅能给人带来嗅觉上的享受,还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机体活力。

你可以通过触摸、闻香,充分调动“五感”,汲取天然的芬芳,同时感受百余种芳香类花卉植物的群香之美。观赏之余,你还可以去花朝园茶室采购几盆香草带回家,用于美食、糕点和茶饮;还可以品尝花朝园特制的高颜值香草盆栽酸奶杯、香草特饮、香草冰淇淋,享受唇齿留香的滋味。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皆有它的用途。那些生长在你身边,看似平常的花花草草,也许就是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草药。

材料三:

门票预约流程图:

温馨提醒:

全价门票预约成功后,入园时请凭本人二代有效身份证刷证直接入园。

半价门票预约成功后,入园前需凭本人有效证件至售票处换票入园,入园检票时请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刷票入园。

半价门票适用人群:

①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

②1.2米(不含1.2米)-1.5米(含1.5米)未成年人。

③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

④60-70周岁老年人。

(1)、文章里关于解释花朝节为什么如今逐渐衰退的一段,因为排版问题缺失了,你能够通过上下文试着概括出几点可能的原因吗?
(2)、在对“花朝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你发现2020年在特殊的疫情背景下西溪花朝节新推出了健康花园。你立刻将材料一的微信文章转发给了正在大学就读中医专业的姐姐——

转发后,你突然发现这篇微信文章缺少一个既能概括文意又吸引读者兴趣的标题,于是你自拟了这样一个30字以内的标题发给了姐姐:

(3)、你对西溪花朝节的游览做完了基本规划后,打算依据两种门票预约流程图写一则200字以内的留言给爸妈,说明你们一家四口要怎样才能顺利入园。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沈从文“写课”

沙  洲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

    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渴盼知识的莘莘学子,这位大作家竞整整呆了l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讲课“成功”了!

    有句老掉牙的格言叫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深入思索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它的界定似乎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因为不是所有的失败都会成为“成功之母”的。如果说失败了却不敢坦言失败,不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另作求索,而是无所谓,或是太有所谓,都将失败复失败。

    坦言失败,需要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正视自我的勇气;而善待失败应是对自己失败的原因有所了解和发现,从而才有可靠的举措,成竹在胸,这样,就不会重蹈失败覆辙;而这样的既敢“坦言”又能“善待”的“失败”,才会成为“成功之母”。

沈从文在第一次上课的失败中能坦言对待,找到失败的症结,以后“不声不响地做自己的工作”,终于能讲课挥洒自如了。他日后辗转任教于各大学,一直备受学生的推崇,他为自己找到了“成功之母”。

    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们需要直面失败和继续向前的魄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子夜昙花

    ①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②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③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④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⑤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⑥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⑦A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⑧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⑨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⑩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⑪B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⑫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⑬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⑭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手

中村

    一条黄土小道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荒山野岭上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灌木茅草疯长正盛。惟独不见人影。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去来,一东一西,相向而行。都是刚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渗渗,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路边一棵大树的浓荫下歇憩。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在荒山野岭上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肩着一付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同在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搭话。大汉剜了剃头匠几眼,问道:“老兄,剃头的?”

    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么?”

    大汉语塞。半晌,没话找话:“你能猜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剃头匠仍旧眯眼一笑:“我知道。”

    大汉再问:“干什么的?”

    “你哪,”剃头匠道,“既不是种庄稼的,也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做生意的。但你本事不小,挣钱不费力气。干你这行多在夜半三更之时,动若脱兔,静似猫行,跑跳腾挪,来去如风。只是得先把脑袋卸下挂在裤腰带上……”

    大汉脸色陡变:“嚯,看不出你还真行!”

    剃头匠坐在剃头挑子上,笑而不答。

    大汉摸摸自己丛生的头发胡髭,里面蕴藏着粒粒热汗:“既然老兄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就请给我剃个头吧?”大汉拍拍屁股下的包裹说,“我照价付钱,敢不敢?”

    剃头匠站起来,依旧是那一副笑模样:“剃头匠以剃头为天职,没有不敢剃的头,也没有什么头不敢剃。”

    “嗬!来吧。”大汉笑了。

    “留发,还是剃光?”剃头匠问。

    “剃光,”大汉叫道,“热死球了,剃光爽快!”

    剃头匠到不远处的凹坑里汲了水,用石头支起烧锅把水烧热了。将大汉的头摁入盆中,烫透,洗净,取出,用毛巾揉吸了水份。尔后,让大汉坐在用绳子网成的躺椅中,围了白围布,把剃刀在那块被人油污垢漆得乌黑闪亮的刀布上啪啪地篦了几个来回,就正式给大汉剃头。

    喳喳喳喳!大汉丛生的毛发像黑雪一样纷纷飘落。

    剃完头,刮胡。

    剃头匠将躺椅支开放平,让大汉全躺在躺椅上。剃头匠刮得仔细,从嘴边到腮旁,然后转到脖子上。大汉感到剃头匠冰冷的刀锋在他的脖子上疾速飞走,旋来绕去,嗖嗖生风。刀刃接触皮肤,若即若离的游走所产生的那种微痒,确实使他感到惬意。他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剃完了头。剃头匠拿出镜子给大汉照照:“咋样?”

    大汉看到平日那个须发丛生的自己不见了,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光亮光亮的白葫芦。

    “嗬嗬,”大汉摸着舒服的光头,连赞:“不赖,不赖,看不出老兄手还真高,多钱?”

    “二十五块大洋。”

    “什么?”大汉惊了一跳,“二十五块大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剃头匠仍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儿:“多吗?不多。”

    大汉叫道:“怎么不多?剃一个头最多两吊钱,就算我这头难剃,加倍,也不过四吊钱。你敢要二十五块大洋?”

    “不多,真的不多。”

    “即使我给你10倍的价钱,也不过两块大洋,你敢要二十五块,还说不多?”

    剃头匠将手中的剃刀往上一抛,剃刀在空中像风轮一样呼呼转了半天,落下时又轻轻接着。大汉看到那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仔细想想看多不多吧?老弟。”剃头匠把玩着剃刀,侧脸笑眯眯地看着他。

    大汉猛然幡醒。剃头匠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也知道了他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刚才剃头匠刮胡时,刀锋在自己的脖子上绕来绕去,如果剃头匠处心不良,只晓在脖子上轻轻那么划拉一下,自己就会一命呜呼,那自己包裹里那几百块大洋还不全是他的?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剃头匠想杀他真是易如反掌。

    大汉只觉得从脚底里冒出一股冷气,这冷气从脊梁直达脑门。大汉手脚冰凉。

    二十五块大洋买一条命?

    大汉浑身哆嗦着嚅嚅道:“不多,是不多。”

    大汉从包袱里摸出了二十五块大洋交给了剃头匠。剃头匠收了钱,微微一笑:“老弟,好走。”便肩起挑子向东走去。

    走了一阵,忽听背后大汉在喊:“老兄,慢!”

    剃头匠止步,扭转身。见大汉气喘喘追来,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倒,磕了一个响头:“大哥,你是高手。”

    剃头匠还是那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扭转身轻飘而去,倏忽不见。

    只留下一颗锃亮锃亮的白瓢梦一样呆在荒山野岭之上。

(《名家名篇社会问题小小说欣赏之中村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