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07.《傅雷家书》-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之必读名著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课内阅读。

傅雷的严厉、里德太太的宠溺

【阅读点睛: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宽严相济,而里德太太则是一味宠溺儿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

(A)不愿意把物质的事挂在边是一件事,不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丢失钱是另一件事!这是我与你大不相同之处。我也觉得提到阿堵物是俗气,可是我年轻时母亲(你的祖母)对我的零用抓得极紧,加上二十四岁独立当家,收入不丰;所以比你在经济上会计算,会筹划,尤其比你原则性强。当然,这些对你的艺术家气质不很调和,但也只是对像你这样的艺术家是如此;精明能干的艺术家也有的是,萧邦即是一个有名的例子:他从来不让出版商剥削,和他们谈判条件从不怕烦。你在金钱方面的洁癖,在我们眼中是高洁的节操,在西方拜金世界和吸血世界中却是任人鱼肉的好材料。我不和人争利,但也绝不肯被人剥削,遇到这种情形不能不争。——这也是我与你不同之处。但你也知道,我争的还是一个理而不是为钱,争的是一口气而不是为的利。在这一点上你和我仍然相像。

总而言之,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B)“……说实在的,他自己的亲生孩子那么大的时候,他都不曾这么关心过。他硬要我的孩子们对这个小叫花子好,我的小宝贝们受不了这个。可他们一流露出对她的厌恶,他就对他们大发脾气。他生最后那场病期间,还不断要人把她抱到他的床边。临终前一小时,还逼着我要我发誓继续抚养那个小东西。我倒宁愿他要我收养一个救济院领来的小叫花子哩。但是他软弱,天生的软弱。约翰可完全不像他父亲,这我很高兴。约翰像我,像我的兄弟——他完全像个吉布森家的人。哦,但愿他别再用要钱的信来折磨我了!我已经再也拿不出钱来给他了!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穷了。我得打发掉一半仆人,关闭一部分房子或者出租出去。我不甘心这么做——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生活下去呢?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得拿去付抵押借款的利息了。约翰没命地赌博,而且老是输钱——可怜的孩子!他被一群骗子给包围住了,约翰算是完了,堕落了——他那副样子真是可怕——我瞧着他都为他害臊。”

(1)、A段选自名著《》,作品中的文字绝大部分是写给儿子的信。B段选自名著《》,作者是。(文学常识)
(2)、A、B两段选文中,“我”和里德太太对面对儿子处理金钱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内容理解)
(3)、你从A、B两段选文中分别读到哪两种教育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教育方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猖会》片段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