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