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 , 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日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 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橡吏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雒阳,即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西晋都曾在此建都。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 B、魏相知恩图报,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朝廷隐患最终得以消除。 C、魏相殚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选择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 D、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因而地方官无法欺骗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②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谏论下

苏 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如何准确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阼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

(《明史》,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 , 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高宗升遐①,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②。”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

【注释】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②曲徇:顺从,曲从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 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