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颖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

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注)’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颖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扶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疾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墨子》中有染丝篇,墨子借染丝来比喻帝王要多亲近贤能之士,远离奸佞小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B、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C、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D、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文中指的就是此意。 C、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D、清光,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文中是指月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田昼在淮阳任知县恰逢淮阳暴发瘟疫,但他坚守岗位,努力抗疫,后感染疫病去世,可谓北宋时期的“最美逆行者”。事后有淮阳百姓说他是土地神,以表示对他的感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

②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

(5)、志完听了承君的话后茫然自失还叹息自语,请概括他叹息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①,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②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③。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②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④,两河有疮痏⑤之虞,五岭罹氛厉⑥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⑦,国用寖屈⑧,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⑨,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⑪。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⑫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缚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⑬。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下文中的“博学宏辞”也是考试科目之一。②诽谤:指责、议论过失。③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于谦词。④靖:平定。⑤疮痏(chuāng wěi):创伤,比喻民生疾苦。⑥氛厉:寒气灾疫。⑦见储(xiàn chǔ):现成的储备。⑧寖屈(jìn jué):逐渐竭尽。⑨燕见:“燕”通“宴”,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⑩驰骋:涉猎。⑪儿曹:孩子们。⑫驺伍: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卒。⑬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逾年,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使。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 , 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祥符中禁火,时谓营复宫室,患取土远,谓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初,谓出准①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谓甚愧之。时准为相,尤恶谓。后谓媒蘖其过,遂罢准相。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②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准贬斥,谓浸擅权,至除吏不以闻。

    仁宗即位,谓潜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允恭倚谓势,益横无所惮。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③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等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乃降谓太子少保。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坐谓罢者十数人。在崖州逾三年,徒雷州,又五年,徒道州。明道中致仕 , 居光州,卒。乙巳,拯继谓为首相,后加昭文馆大学士 , 监修国史,王曾集贤殿大学士。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准,宋代名臣寇准。②居停主人,指的是寄居之处的主人,亦即现今所常说的房东。③皇堂,皇帝的墓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 , 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 , 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 , 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人也。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 , 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 “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选自《隋书·高颎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嬰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态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县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苟乱天道,则刑罚暴,上下相谀,莫知念忠,俱无道故也。今人言恶者,必比之于桀纣,其故何也?其法不听,其德不厚。故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升闻于天,上帝降之以祸罚,灾害并生。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节选自《孔子家语·执辔》)

材料二:

(唐)太宗曰:“周、孔儒教,非乱代之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之粃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公(魏征)对曰:“商鞅、韩非等,以战国纵横,间谍交错,祸乱易起,谲诈难防,务深法峻刑以遏其患,所以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

太宗御太极殿,大赦,因谓侍臣曰:“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宄。宽猛之间,若为折衷?”公对曰:“自古为政者,因时设教。若人情似急,则济之以宽;如有宽慢,则纠之以猛。时既不常,所以法令无定。”

(节选自《魏郑公谏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