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清朝时,松江(上海)、苏州一带,“种稻之田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其民独托命于木棉(棉花)”;而“江(江西)、广(湖北)、安徽之客米来售者,岁不下数百万石。”这表明(    )

①江南地区种植业趋于衰败                 ②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地区性经济分工发展起来                 ④地域性“商帮”垄断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移民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 南来的北方侨民, 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唐朝中期的动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 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 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 南方经济以此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 北宋末年, 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 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这些移民运动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 政府发给路费、 耕牛、 种子等并免征赋税。 甘薯、 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 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 大批失去土地的北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 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 然而即便如此, 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