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

作者

相 关 表 述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部书籍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关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论正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