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

    (《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宋]袁枢著)

    (注释)①檥:使船靠岸。②籍: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读史·辨正词义)

    辨明实词,品味虚词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地方:1   A 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王:2     A 亦足也        B.大楚兴,陈胜(《陈涉世家》)

    ③若:3     A 非吾故人乎    B.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答案】
    (2)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句子

    意蕴

    选文

    项王

    刎而死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项王①1,也塑造了一个率直、磊落、决绝的英雄形象。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谋曰

    丹书帛曰“陈胜王”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陈胜吴广行动速度之快,也表现了他们②2

    (整理发现)③3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8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她患了肺癌,住了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医生说她癌症晚期,在人世间的日子,也就一个月了。起初孩子们忍着悲痛,不愿意把这消息告诉她,可越掩盖她越怀疑,因为从女儿的眼睛里,她已经读到了她的病情。到她的男人真正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了她时,她倒平静下来。死,她倒不怕,人早一天或晚一天,都要死的,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可目前,她不愿死,也不能死,因为她还放心不下她的男人: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照顾自己,他有高血压,连按时吃药都不知道。
             ②他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几十万字的书,能写;可连热了减件衣服、冷了添件衣服都不会。这衣食住行,一切都得她操心。一次,单位要她去外地出差,她就去了三天,可回来,家里锅、碗、瓢、勺都翻了天。大女儿在外地工作,生孩子的时候,她去了一个月,家里便去了电话,说老头子高血压病犯了,住了院,她急急忙忙地回来,到了医院,据医生说,老头子这病,就是不按时吃药闹的。你看,她离开一天行吗?她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得教会他做饭、洗衣,按时吃药,他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再去死,到那时,她死也瞑目了。
            ③在住院的日子里,本来医院的饭菜很好,汤汤水水的都有,可她不吃,她要让他送饭,让他亲自做了饭给她送来。她要吃他炒的菜、熬的鸡汤,尽管他做得不好吃,她也要他来做。
            ④他第一次送的小米饭,有点糊味了,她仍说好吃,好吃他含着泪,看着她把饭吃了。
            ⑤他每次送饭来,她都忍着疼痛,问他,衣服洗了没有?药按时吃了没有?老头点点头。
           ⑥老头知道他的用意,便有意地穿上件新洗的衣服让她看,她看了,那苍白的脸上,便泛上一丝的笑。
           ⑦女儿知道了,便说,爸爸的衣服我来洗,饭我来做。她说,还是让你爸自己做吧,自己洗吧。你们上班,时间有限,再说,他自己会做了,我死了也放心了。
           ⑧这些,老头心里明白。
           ⑨她在医院里住了20余天,便出院了。回家来,他还忙着培养老头的自立能力。他做饭,她亲自看着他往锅里添水,添几碗水,放多少米,米熬到什么时候才好吃,她都告诉他,这是她平时的经验,她像一个老师教小学生那样,耐心的细心的,看着他炒菜、洗衣,每天都提醒他吃药……
            ⑩饭菜、洗衣,学得差不多了,可就是,那高血压的药,他总忘了吃。
           ⑪她想,我还是不能死啊!
           ⑫夜里,老头躺在她的身边,深情地说:“其实,做饭、洗衣,我早就学会了。可我知道,你总牵挂着我,就不离开我。有个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二战时集中营的人,自然死亡中毫无牵挂的占多数,而那些牵肠挂肚的人大都活下来。我总希望你牵挂着我,始终不离开我……”
            ⑬女人笑了,她因放心不下他,她竟然,熬过了预死期,一个30天,又一个30天,转眼已过了五十个30天了,老天,竟然,让她奇迹般地活下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正在品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白居易的游记《三游洞序》(节选),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游洞序(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 , 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 , 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

    【注】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贬。②芟芜:割倒杂草。③缒滑:尊溜的挚玄警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④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戊: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⑤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班级开展古代文人“超然”心境内涵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②穿结:打补丁。③宴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④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⑤战国时齐国的隐士。⑥戚戚:忧愁的样子。⑦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⑧俦:辈,同类。⑨觞:酒杯。⑩无怀氏:与下文“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材料二: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材料三:

    “超然”诗文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①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②____,③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注释】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这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②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 ,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谪黄州,苏辙谪筠州。②陂(bēi)陁(tuó):山冈。③赛裳:提起衣服。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