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对下列句子描写手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②孔乙己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④他脸上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A、①心理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外貌描写 B、①神态描写   ②对话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肖像描写 C、①心理描写   ②对话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神态描写 D、①神态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外貌描写
举一反三
邻 居 阿 麻 
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付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跛,背驼。因为这付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我的头上。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窑炭冲的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头。正当我们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了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这时,麻子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这中间有个缘故。
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地。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把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春山。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1的行当。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涨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风里来,雨里去,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一挂两千响,响过之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桥,念念不忘小镇的人们。”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根据阿麻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不知是哪一个能工巧匠,雕了个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送 花
                                                                                     奥斯勒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一位上了年纪而且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  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 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②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③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④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⑤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⑥"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⑦"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⑧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⑨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⑩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⑪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⑫"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⑬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⑭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查 问          
                                                                                                    [俄国]契诃夫
        那天中午。地主沃尔迪烈夫,一个高大壮实、头发剪短、眼睛突出的男子,脱掉大衣,拿绸手绢擦一阵额头.胆怯地走进衙门里。那儿满是用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我想在这儿查问一点事情,不知该找谁接洽?”他对看门人说。那人正从办公室深处走出来,手里托着盆子,上面放着玻璃杯。“我要 在这儿打听一点事情,并且要一份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那您就往那边走,老爷!诺,找窗子旁边坐着的那一位!”看门人用托盘指着尽头的窗子。
        沃尔迪烈夫嗽了嗽喉咙,往窗子那边走去。那边是一张绿色桌子,桌面土满是斑点,倒好像那桌子害了斑疹伤寒似的。桌子的边上放着两叠厚厚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案卷,一本还算整洁的翻开的簿子放在醒目的桌子中央。一个青年靠桌子坐着,头上竖起四撮头发,鼻子很长而且生着粉刺,身上穿着褪色的制服。他把大鼻子戳到纸上,正在写字。他右边鼻孔旁边有一只苍蝇在散步,他就不时努出下嘴唇,往鼻子底下吹气,这就给他的脸添上极其操心的神情。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在您这儿,”沃尔迪烈夫小心地对他说,“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姓沃尔迪烈夫。……顺便我要一份三月二日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文官把钢笔探进墨水瓶里蘸墨水,然后看一看:笔尖上蘸的墨水是不是太多了?他相信墨水不致滴下来,于是沙沙响地写起来。他的嘴唇努出去,然而用不着再吹气:苍蝇飞到他耳朵上去了。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查问一下?”沃尔迪烈夫过一分钟又问道。“我姓沃尔迪烈夫,是地主……”
        “伊凡•阿历克塞伊奇!”文官对空中喊了一声,仿佛没看见沃尔迪烈夫似的。“等商人亚里科夫来了,你就对他说,要他在给警察局的呈文副本上签个字!我已经跟他说过一千回了!”
        “我想查问我同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的诉讼,”沃尔迪烈夫喃喃地说,“这个案子是大家都知道的。我恳切地请求您为我费一费神。”
        文官仍然没看见沃尔迪烈夫,正捉住他嘴唇上一只苍蝇,仔细观察它,然后把它扔了。地主嗽一嗽喉咙,拿出方格手绢大声擤鼻子。然而这也无济于事。文官仍然不理他。他们沉默了两分钟光景。沃尔迪烈夫从表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放在文官面前那本翻开的簿子上。文官皱起额头,带着操心的脸色把簿子拉过去,合上了。
         “我要查问一点小事,……我只想弄清楚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是根据什么理由……。我可不可以打搅您一下?”
        可是文官只顾想心思,站起来,搔着胳膊肘,不知什么缘故走到一个橱柜那儿去了。过了一分钟,他回到他的桌子这边来,又摆弄簿子:这回簿子上又放了一张一卢布钞票。
         “我只打搅您一分钟。……我只要查问一点小事。……”
        文官却没有听见。他动手抄写一个什么文件。
        沃尔迪烈夫皱起眉毛,灰心地打量所有那些笔底下沙沙响的人。
         “他们写个没完!”他暗想,叹气。“他们写个没完,叫他们都见鬼去吧!”
        他离开桌子,在房子中央站住.绝望地垂下双手。看门人文端着玻璃杯穿过房间,大概留意到沃尔迪烈夫脸上的狼狈神情了,因为他走到沃尔迪烈夫面前,轻声问道:
         “哦,怎么样?问过了吗?”
         “问过了,可是人家不愿意理我。”
        “ 那您就给他三卢布好了,①……”看门人小声说。
         “我已经给过两卢布了。”
         “那您就再给一卢布。”
        沃尔迪烈夫回到桌子那边,在翻开的簿子上放了一张绿色钞票。
        文官又把簿子拉到跟前来,动手翻阅,随后,忽然间,仿佛出于无意似的,抬起眼睛瞧着沃尔迪烈夫。他的鼻子开始发亮,转红,由于微笑而起皱纹了。
          “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他问。
          “我想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是沃尔迪烈夫。”
          “很高兴,先生!是古古林一案吧?很好,先生。那么认真说来,您要查问的究竟是什么呢?沃尔迪烈夫就向他陈述他的要求。
        文官活跃起来,仿佛一股旋风把他卷进去了似的。他查档案,吩咐人抄写副本,给申请人端椅子,所有这些事一刹那间全办完了。他甚至谈了谈天气,问了问收成。等到沃尔迪烈夫起身走出去,他就送他下楼,殷勤而恭敬地陪着笑脸,做出他随时愿意在申请人面前跪下去磕头的样子。不知什么缘故,沃尔迪烈夫倒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从某种内心的冲动,从衣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来,递给文官。那一个不住鞠躬,陪着笑脸,把钞票接过去,而且用的是一种近乎魔术师的手法:钞票只在空中一闪,就无影无踪了。……
         “哎,这些人啊,②……”地主暗自想着,走到外面街道上,站住,用手绢擦额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壮行(刘博文)

①二十三岁学拳,为时不晚。

②“尽管奇经八脉早就发育健全,但你尚存慧根,你小子聪明之处就在于拜在我咏春门下。”师父接过茶,轻轻沾一下嘴唇,如是言道。

③手执茶水的薛岳俯首,嘴边挂着师父在上,一双眼却骨碌碌转个没停。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要不是租界对面那家洪拳馆徒弟众多,担心学不到什么精髓,他才不会来这儿。

④毕竟洪拳硬气,男子汉就该练它,多阳刚。

⑤咏春,女人拳,扭扭捏捏,有没有用还得另说。

⑥“有没有用一试便知!”看透薛岳心事的师父,清瘦的面颊上显出点点笑意,“你出手!”

⑦“当真?”薛岳脖子扬起。

⑧“只管用拳,随便打。”

⑨先前在码头扛包维持生计,薛岳自负手劲异于常人,很少出重手。乱拳打死老师父的事,自民国成立以来,这些年间可没少发生,是以第一拳击出,他抱以谨慎的态度。

⑩却不料虎虎拳风如砸在棉花上。

⑪难不成真有点儿门道?第二拳伴随疑问击出,师父宛如探囊取物般,竹竿状纤瘦的手臂已迎至薛岳面门。

⑫合拳作掌,巨大的力道被轻轻松松收回,只在他额头上蜻蜓一点,如风起于青之末。

⑬薛岳尚未反应过来,一场斗力便告结束,事实证明,乱拳打死的只可能是假师父。

⑭“你讲得没错,咏春的确是女人拳,但并非专门给女人练的,咏春拳乃百年前五枚师太所创立,后经女侠严咏春发扬光大,其与佛山梁博俦结为伉俪,乃广东武林一段佳话。”师父端起茶杯,很响亮地啜了一口,气势顿时十足。

⑮“与洪拳等大开大合的南拳不同,咏春注重近身搏杀中以巧卸力,以弱胜强,多为中线出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为其内核,摊、拍、圈、膀、伏、枕、护、耕,咏春由上述八种基本手法构成,莫要觉得我说的这些枯燥无味,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师父合上茶盖,拜师茶结束。

⑯那晚广州城枪声四起,枪快还是拳快的质疑遍布在大大小小的国术馆内。薛岳不在乎,或者说,自己学拳的动机单纯,练武不是为了喊打喊杀,无非是谋生时能不受人欺负。

⑰不曾想,追随师父三年,除入门身法二字钳羊马,日字冲拳外,竟没学到任何搏斗本领。

⑱师父,远比自己想象中孬。

⑲“他若有种,就该与我一道,打平租界对面的洪拳馆,而非在我被沙包大的拳头围殴后,默不帮手,反而教训起我来。”薛岳心中有气,口中不平。

⑳“你给我记住,中国人的拳头对外不对内!”师父厉声呵斥。

㉑又来这套!薛岳无法接受这套满嘴冠冕堂皇的说辞,师父坐视不管的态度除了让自己寒心,也更坚定了他对于咏春不能打的看法。呸,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孬种罢了。

㉒良禽尚知择木而栖,倒不如回码头继续扛包来得安生!

㉓在日本人大肆进军广州城后,薛岳才彻底明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国破岂有山河在?彼时城里城外,枪炮声此起彼伏,港口的江水都叫鲜血染作赤色。

㉔乱世,硝烟,烽火,回过神,他已赶上离开港口最后那班轮渡。

㉕上船前听得岸边传来熟悉的声音,竟是洪门铁线拳的弟子,薛岳眉头紧蹙,压低帽檐。

㉖从大伙儿谈天中他才晓得,租界外的咏春拳是唯一没有撤出广州城的国术馆,师父说了,誓与广州共存亡,用咏春,为国术以壮行色。

㉗各位爷猜猜,是咱拳头硬还是枪子儿更威猛?

㉘众说纷纭,船舱中更有好事者支起赌档。

㉙七步之内,拳快,七步之外,枪有必胜的把握。

㉚不过,凡事都有但是。

㉛向来瞧不上师父的他,在船驶出港口前纵身跃起,几个跳落,上岸,朝租界方向奔去,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㉜子弹在师父身上迸射出扑鼻的血腥气。

㉝“师父,您这是何苦?”薛岳跪泣。

㉞“小子,快走!”师父纤瘦的手臂,指向北方。

㉟一路向北,薛岳脑海中全是师父一息尚存前,耗尽气力给他的答复。

㊱“天下兴亡,武夫有责。以吾辈一死开国人民智,为时不晚!”

㊲确实不晚,被师父竹竿状纤瘦手臂击碎喉咙的鬼子,无一人得以活命。

㊳你记好,咏春向来讲究以弱胜强,去北方偷偷开枝散叶授拳,待到春光潋滟晴方好时,若我泉下有知,佑吾门人上阵多杀些鬼子。

㊴薛岳挥泪,先北上,再南下,何惧关山路遥,当为师父以壮行色,用咏春。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