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 , 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 , 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屡帝     顾:

②汝速去     宜:

(2)、下列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武帝乳母尝外犯事            告之 B、旁人言                        何陋 C、我当设奇激之                  无从致书 D、凄然愍之                      不知有汉
(3)、体现东方朔“设奇激之”的句子是(    )

A、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 B、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C、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D、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5)、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核工记
                                                                                                    〔清〕宋起凤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株。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 , 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 , 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 , 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垛子。②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和尚。③小陀(tuó):小和尚。④浮屠:宝塔。⑤舣(yì):船靠岸。⑥半规:半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越心未平 , 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 , 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 , 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 , 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明年,越入吴。

(选自罗隐《馋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日之:夏历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人远 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 必空旷幽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 顷刻之玩也

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 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②, 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③ 、瑶台、广寒之宫,未尝身 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 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④ )

【注释】①蕲(qí):求。②金积:堆积的黄金。③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 山之一。④作者因言事被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作。

古诗文阅读;班级开展古代文人风貌研读活动,请你完成小题。

【甲】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①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理溪时所作。②暂到:刚到,乍到。③殊乡:异域,他乡。 ④慰客:迁客。

【乙】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修论事切直 , 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方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枉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忌修,因其孤甥张民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嶷(nì)然:形容聪慧。 ②切直:恳切率直。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官名。④党议: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非议。⑤台谏官:官名,主要职责是纠察监督官员,劝谏君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