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0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②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A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③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④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 。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B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C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1)、以下标题哪一个适合本文?为什么?

A.夫妻情深   B. 第八棵馒头柳

(2)、第③段中,“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背影之后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3)、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划线句子任选两句,自选角度加上批注。

(4)、文章结尾“她”流泪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作者:林清玄〈台湾〉文章有删节)

阅读《水乡的日子》完成后面问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①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②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③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得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④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⑤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⑥①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②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③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④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⑤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⑥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⑦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⑧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⑦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⑪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⑫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⑬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⑭“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⑮“不要钱。”我答道。

    ⑯“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⑰“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⑱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⑲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摘自《青年文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传统灯笼玩耍记

丁彩玲

①那些年,那些岁,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九前后,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孩子们,又迎来了一段兴奋激动的好日子,这就是年年岁岁必过的灯笼会。

②那时,普通人家照明多是15 W、25 W、40 W的电灯泡,晚上发着昏黄的光。街道巷子,隔很远一段栽着一根冒天高的电线杆,顶端安装着同样发着昏黄的光的电灯泡。到了天黑,院子是黑洞洞的,街上也是雾雾的黑。当一盏盏灯笼,尤其是那火红火红的圆灯笼,从一扇扇门里出现在院子里,出现在街头巷尾时,那是何等的景象啊!那种从心底扑扑涌动的热潮,那份因震撼而引起的微微颤抖。【甲】

③天还亮着,就盼着天快黑,急切的心情连晚饭也无了滋味。无了胃口的孩子们,好不容易挨到天麻胡黑,就开始催着大人点灯笼了。

④那时的灯笼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是小家庭作坊,主要原材料是竹子、绢、纱、纸张、颜料、浆糊、细铁丝,灯笼的光源是用羊油灌制的红蜡,蜡的中心有一根小木棍。每个灯笼底部都有铁丝扭成的一个圆环,是插入蜡棍的。棍下拽一个小萝卜块用以稳定小红蜡。点亮灯笼是个小心活儿,稍大意,蜡点亮了,拽蜡时灯笼就烧着了,还没耍灯,灯先烧了,那可是件了不得的事,孩子会无休止地和大人哭闹。所以点灯时,大人小心翼翼,孩子屏住呼吸,锁着眉头。孩子急切地看着大人:先抓住细棍,把红蜡顶出灯笼外,倾斜着用火柴慢慢将蜡点亮,然后扶正灯笼和蜡在同一直线,将蜡慢慢拽到铁环处,然后把蜡棍插入备好的萝卜块上。灯笼点亮了,大人松了口气,孩子喜笑颜开挑着灯笼出了门。【乙】

⑤站了一院子穿新衣、戴新帽的孩子们,一人手中挑着一个灯笼,火红蛋蛋灯笼,红光闪闪,地上红晕一圈圈;莲花灯,花朵水嫩水嫩,荷叶绿莹莹;鲤鱼灯肥肚子,鼓眼泡,摇头摆尾,影子映到院墙上,像演灯影戏;兔娃灯,大耳朵,短尾巴,豁豁嘴红嘟嘟的可爱;绵羊灯,雪白的绒毛,四个蹄蹄装着木轮,满院子地转。还有蚂蚱灯、花篮灯、长命百岁灯……各式各样的灯笼出自无数能工巧匠之手,五颜六色,夺目亮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丙】

⑥天上月亮已露出皎洁的面庞,院子的角角落落被点亮,平日的黑暗被驱散,院子成了灯笼的会所,灯笼的世界。孩子们叽叽喳喳换了一支又一支红蜡,大人们欢声笑语,看灯笼,扯闲话。【丁】

⑦院子玩够了,一溜一串,挑着灯笼,出了大门,到了街巷,呵!往日雾雾黑的街巷,从东头到西头,满都是灯笼,各式各样的灯笼忽闪闪过来,忽闪闪过去,像游动的火龙,像灯笼的海洋。不知谁的灯笼烧着了,一团火焰呼呼腾起,一阵惊呼!一阵骚动!……夜深了,蜡用完了,于是灯笼阵中唱起了“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明日晚上再来过灯笼会……”

⑧灯笼玩到正月十五时,也就基本上玩得烧光了,这是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孩子满足,大人高兴啊!

⑨不知由何时起,价贱的纸灯笼、绢灯笼、纱绸灯笼变成了摔不烂、打不散的电子灯、塑料灯;不知由何时起,孩子们已失去了玩灯笼的兴趣;不知由何时起,孩子已不会玩灯笼了。国人为什么越来越觉得年味淡了?祖祖辈辈传下的浓浓的、丰富的年风、年俗都到哪里去了?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 猫

①深秋的阳光打在祖母的炕上,她的齁病又犯了。

她佝偻着瘦小的身子,蜷缩在炕上,齁喘使她双颊潮红,酡酡的,像崖畔最后晕开的一抹芙蓉。弟弟虎子吸溜着鼻涕,怀里抱着两只小猫哭丧着脸进来。小猫在他怀里乱拱着,喵喵叫个不停。

③俺是造孽了。去,灶间有熬好的鱼汤,你喂给它喝。祖母望着幼小的猫儿,连连叹气。

④祖母一出溜下了炕,拿掉大柳筐里的土豆,絮上一些稻草,垫上自己暖膝的绒毯,做成一个暖融融的猫窝,在炕头安置停当,又嘱咐虎子喂完小猫,把它抱到她屋里来。

⑤近半个月来,祖母为送走老猫一事耿耿于怀,特别是看到嗷嗷待哺的两个小东西,心更是扎着疼。前天夜里,祖母睡到半宿,朦胧中听到老猫在厢房外面叫,急急披衣下床,犄角旮旯找遍了也没找到老猫的影子,倒是把自己的齁病折腾犯了。

⑥高高的翠峰山下,秋草丰富,气温适合,此时是饲养小鸭的黄金季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买回一些黄茸茸的小鸭雏喂养。祖母也不例外。

⑦祖母把染了红膀尖的小鸭放在院子里,把嫩菜叶切碎拌上煮好的麸皮喂它们。呷呷呷,绒团似的小鸭欢叫着,在树荫下追着母鸡玩。好几次,虎子都发现那只有孕在身的老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窥视着绒团似的小鸭。

⑧忽一日,隔壁孙阿婆拄着拐棍,嘴里骂着,瘟猫吃了俺的小鸭呀!活该千刀万剐呀!骂咧咧找上门来。那架势,不赔偿只小鸭誓不罢休。祖母听她骂完了,不紧不慢地说,畜生的事,人能管住?要是俺大黑偷吃了你的小鸭,俺打掉它的牙!

⑨孙阿婆不依不饶 , 嚷嚷着,反正是你家瘟猫吃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磨磨唧唧不肯走。

⑩祖母抓把菜叶把小鸭唤到跟前,捉起一只,走到蒲团上睡觉的老猫前,蹲下,拍拍猫头,问,大黑,你吃小鸭吗?

⑪老猫睁开惺忪的眼睛,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冷眼瞅瞅祖母送到嘴边的小鸭,闻都不闻,头一歪又呼呼睡起来。

⑫祖母说,看到了吧?你家的小鸭兴许被黄鼠狼叨去也说不定。前天俺在篱笆墙边就看见好几只黄鼠狼,像过队伍似的从俺眼皮底下过去,那阵势好怕人!孙阿婆脖子一拧:它已经吃饱了还吃啥?祖母坚定不移:抓贼拿赃,你有证据吗?孙阿婆气得翻白眼,气咻咻走了。

⑬又一天,麻花嫂拎着一只血淋淋的小鸭找上门来,此时老猫蹲在门边,舔着胡子上的血。

⑭祖母没再多言,捉了一只小鸭换了那只死鸭。随后,接二连三有人找上门来,祖母看着日渐稀少的鸭雏,惶惶不安起来。待老猫生下小猫不几天,便把老猫装进麻袋,央求去市里的二牛丢了它。并嘱咐,丢要丢在人多的地方。有人,就有剩饭剩菜,老猫饿不死。丢时,要记得拎起麻袋左抡两圈右抡两圈,让猫晕头转向记不清回家的路。

⑮送走老猫,祖母如释重负,村子里再也没丢过鸭雏,也再没人找上门来了。可是,那失去母亲的两只小猫彻夜叫唤,叫得祖母心焦如焚,齁得愈发厉害。四叔去药铺抓了几副中药,祖母喝了也不见起色,惹得一家人的心情全罩在黑暗里。

⑯祖母说,老毛病,死不了的。养你们兄妹八九个,啥苦没吃过?啥阵仗没见过?那时,一窝孩子,八九张嘴,日子过得像打仗。说着拍拍自己的身板,小病小灾撂不倒俺。

⑰忽然,喵呜,一声猫叫。那只丢掉半月之久的老猫,浑身沾满泥巴草屑,跛着一只腿站在大家面前。久别重逢,大伙都像见到亲人一样满含泪花。有的翻箱倒柜找食物,有的快速到厨房拿水,有的轻轻地爱抚,有的亲切地问询。祖母感动不已,惊叹:这么远的路,它是靠什么找回了家?

⑱此时,老猫撇下众人,喵喵奔向炕头,它蜷缩下身子,把两只小猫搂在了怀里。

⑲深秋的阳光透过枝叶打在祖母的炕上,给小屋镀上了一层动人的光泽。

(文/余秀琦,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