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

【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 , 芰荷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茗于湖滨(A)肆 , 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B)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 , 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 , 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请解释【乙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2)、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

(3)、【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4)、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5)、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6)、【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

(7)、【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8)、【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9)、

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 往来翕忽。

举一反三
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回答相关问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
②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溶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③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④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⑤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大(太阳的密度是水的一点四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⑥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⑦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固然,今天凭地球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呢?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就不能有呢?
⑧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⑨得走几万年,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⑩还有难于计算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阻碍星光的通过。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黑暗的,叫做暗星云。
⑪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