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人会死吗?人既然要死,那活着有啥意义呢?”从去年年底开始,湖南株洲七岁的倩倩(化名)就一直缠着妈妈问这样一个“深奥”的难题。近日,她妈妈以“千千妈妈”的网名在网上发帖求助,因为实在“无法给女儿一个恰当的解释和答案”。

       相信“千千妈妈”的遭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当孩子一个劲儿地追问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啥意义”等问题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生命主体意识在悄悄觉醒,已经开始正视生命、思考生命,而此时正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机。联想起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校园伤人和自杀事件,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来说,生命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生命教育本该是贯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不仅早就纳入中小学课程,而且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比如,在瑞典,老师会一边让孩子们轻抚孕妇凸起的腹部,一边给他们介绍胎儿的孕育过程,讲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解释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发孩子们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还有一些国家的孩子,每学期要有一天戴毛玻璃眼镜在学校体验盲人看不见的感觉,还有一天戴耳塞体验聋人听不见的痛苦。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两个感官之于生命的重要,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地理解残疾人的处境,培育对生命的敬重和呵护。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在学生伤人或自杀诸多事实面前,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及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够,看问题容易绝对偏激;他们敏于思索却不肯轻易表露,有独到的见解但不愿开口,想接受指导又不愿虚心求教,内心时时矛盾常常纠结,甚至出现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一旦遇到挫折打击,他们往往难以承受,于是就会发生一些遗憾的事,甚至产生一个个悲剧。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缺失的结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倡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究,其目的不单单在于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更是为了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感悟生活中的美好,追求人生的幸福。

﹣﹣2013年4月10日《湘潭日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议论的观点。

(2)、本文第3,4自然段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3)、请以回帖的形式,给文中的“千千妈妈”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不少于3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话说核能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保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当前社会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近3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煤、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但我们在享用这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为能源的开采、输送、加工、转换、利用和消费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进入21世纪,石油储量有限,能源供应短缺,世界能源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开发和利用来源更为广泛、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已刻不容缓,更多国家把眼光投降了核能。
        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到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他们的裂变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的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要。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的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阅读《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马德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⑪“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⑫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的麦子

安宁

    立春一过,便是雨水和惊蛰,雷声轰隆隆传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好像忽然间想起了田间地头的麦子,于是纷纷扛起锄头,去田里锄草。

    如果整个春天都没有贵如油的雨水,那么连草都长得灰头土脸的。这时,女人们会将自家的男人骂出去,抢水浇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 女人们常常不再顾及颜面,只要能排上号浇地,哪怕脸上被别的女人抓上几道,破了相,也没什么关系。村主任这时候便派上了用场,他一边给自己家的麦子先浇上水或者排上号,一边调解快要打起来的男人女人们。有时候打得厉害了,男人们会在自家女人的怂恿下,夜里爬起来,搬了石头扔进机井里,堵住井,让谁家都浇不成地。当然,很多时候,这样的阴谋并不能得逞,因为正浇地的那家会派人日夜守护在机井旁边,还拿着手电筒,防范一切试图靠近机井的可疑人士。

    这时,我们小孩子也不能靠近机井。那里原本是我们的乐园,我们会捡起小石子,投到机井里去,听石子落入深不可测的井底时激起的沉郁的水声。我们还怀疑有生下来不想要的小孩子被扔进了井里,于是趴在井沿上,看那一小片落在里面的模糊的蓝天。但在干旱的春天里,我们被焦渴的麦子和焦灼的大人们驱逐出了这片乐园。

    夜里醒来,常常听见父母在谈论浇地引发的种种事故。不外乎是谁家跟谁家又打起来了,动了石头和锄头,还惊动了乡派出所的人。父母没有后门可走,排号遥遥无期,而在轮到我们家浇地之前,又不能眼看着田里的麦子枯死。于是母亲便和父亲从家里的压水机里压出水,然后倒入大桶里,用地排车拉着水去田里一勺一勺地浇灌麦子。只是那些水浇到地里,麦子好像还来不及喝一口,就被干裂的大地吸光了,或者被头顶上炙烤着的太阳蒸发掉了。春天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 , 每一天都让人煎熬,至于谁家的女人被砸破了脑袋,谁家的男人追着正浇地的那家人要拼个你死我活,在躁动的春天里,已不再是能引得人们兴奋的新闻了。

    好在这样的时日不会持续太久。有时候每户还没轮上浇一遍地,老天爷就开了眼,降下一场大雨,放松了全村人绷了太久的神经。每当这时,母亲就坐在院门下面,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这场不疾不徐似乎要下许久的春雨。

    有时候我看母亲在发呆,就会问她:“娘,你在想什么?”

    母亲笑一笑,像是回答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雨,下得正好,麦子能喝个饱了。”

    我也抬起头来,看向天空。细密的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一阵风过,把雨吹到我和母亲的身上。雨水有些凉,但我的心里是暖的。我喜欢春天的雨,柔软、缠绵。就连平日里好为琐事争吵的父母,也因为这场雨变得对彼此温柔起来,好像他们是相敬如宾的新婚夫妻。

    院子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只有雨滴在屋檐下滴滴答答地敲击着,那是世间最单调又最美好的音乐。我好像听见了麦田里的麦子在咕嘟咕嘟地饮水,这声音一定也在父母的耳畔响着,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怕打扰了麦子们的幸福

    有时候忍不住了,父亲或者母亲还会冒着雨跑到田里,看看自家的麦子在雨中有着怎样喜人的长势。这时的父亲更像是诗人,他站在地头上一言不发,就那样深情地望着脚下大片的绿色的麦田。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只听得到雨声沙沙,像蚕在食桑叶一样。

    在麦子还没有长成麦浪之前,我能想到的村庄最美的时刻,大约就是春天里这样的下雨天了。

(摘自《读者文摘原创版》2019第2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笨笨的童年

    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别人六岁就读书,我七岁才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思索良久,才吞吞吐吐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和我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了,都朝我大笑。

    又一天,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起先打算把碎片藏起来,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终于打消此念,把碎片扫到客厅中央,搬张小凳老老实实地坐着等。母亲回来之后,生气地责问,我委屈地说:“老师说要做诚实的孩子,但没有说,诚实了会挨骂”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小时候家里不宽裕,父母很少给我零用钱。有一次,我偷偷从储蓄罐里拿了些硬币去买荸荠吃,回到家却忘了这荸荠来路不正,乐呵呵地拿去给父母吃。他们问是哪来的,我心慌了,结巴半天才小声回答:“是……路上捡的。”幸而父母念及一片孝心,只罚我跪洗衣板一个钟头。

    也许由于智商有限,读书又不怎么用心,我虽然升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却不大理想。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讪而笑,一边借机脱身,回到家就互相安慰说:“这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我真想把课本煮汤喝。

    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那年,春花开得特别灿烂,尤其是我家向阳的窗台下更是花团锦簇,红似火,白胜雪。我一直想采些花做个漂亮的花环,让父母惊喜一下。终于等到星期天,双亲都去百货商店上班,七岁的小妹妹也去了外婆家,我便关上屋门,战战兢兢爬上窗台。那片姹紫嫣红就在眼前,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忘了窗子没有插锁。突然间那窗子开了。我随即像球一样从二楼掉了下去,狠狠摔在地上,眼冒金星,只觉得脑子乱哄哄的,接着就晕过去了。

    母亲闻讯脸色变得苍白如纸,身体支撑不住,当即昏倒在柜台内。好不容易慢慢苏醒过来,喊了一声:“我的孩子”就泪如泉涌,跌跌撞撞往医院跑。父亲得知我出了事,骑上单车就跑,心慌意乱中竟撞到了水泥电线杆,还跌倒在水洼里,一身是泥。他爬起来,车子也不要了,拔腿就往前冲。到了医院,他气喘吁吁地问护士我在哪里,声音都哽咽了。

    医生给我下了病危通知单。医生担心脑内可能有淤血,警告说必须设法让我一直保持清醒,否则有生命危险。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一声声呼唤既柔和却又有力,平稳却又充满焦虑,还搀杂着心疼与希冀。两天后,我终于清醒过来,回到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医院没有多余床位,父母就窝在椅子里或靠在床头过夜。我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瘦,眼睛里的血丝一天比一天多,心里萌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内疚感觉。父母要照顾我,又要兼顾工作,已经疲惫不堪,昂贵的医疗费更是几乎花光了他们的积蓄。尽管这样,他们依然给我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好东西,例如以往过年才有得吃的零食,我一直想要的那件漂亮衣服以及漫画书。

    一天,母亲抱着一个会笑的布娃娃进来,我当时就哭了。我问:“妈妈,你就从来不嫌我笨吗?”她说:“你是妈妈最疼爱的小孩。”我看着母亲慈爱的眼睛,认真地说:“我不要这些东西,我只想上学。”母亲起初不肯,但我一再坚持,她终于点头了。由于我尚未完全康复,有许多天须由父亲背我去上学。我趴在父亲背上,望着平时不喜欢的学校,觉得它变得亲切又美丽,我喜欢上它了。以往我上课总是心猿意马,如今安静下来了,很轻易就进入了崭新的学习世界。上课也变得专注了,而且发现数学公式原来是这么有趣。

    我的学业不断进步,渐渐变得自信开朗,连教师都感到惊讶。但我一直没告诉父母我学业成绩今非昔比,他们也善意地从不过问。那学年结束时,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但我不动声色,回家吃完晚饭,才从口袋里取出成绩单递给父亲。父亲接过成绩单时安慰我说:“没关系,你的头受过伤。”他展开成绩单一看,眼睛睁大了,双手更微微颤抖,连声喊母亲出来。母亲把湿手在围裙上擦干,接过成绩单。那一瞬间她眼睛的闪亮泪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可是他们把好消息只告诉了一直关心我的邻居大妈,邻居大妈笑着说,我那一摔非但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想不到还让我开了窍,变聪明了。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让我一下子长大的,是在那48小时的昏迷中模模糊糊听见的母亲带泪的呼唤,在晕眩中感知父亲紧握着我的手,一睁开眼就看见他们憔悴的面容上满是喜悦,眼眶里则满是泪水.住医院的那半个月,让我知道在父母心里我是那么重要.泪水冲洗掉蒙蔽我心灵的灰尘,日益深刻的爱让我有了一个愿望----我要好好读书,答谢父母.后来读书竟然成了我的嗜好,一直读到研究生.我至今仍不知道自己的智商是高还是低.其实,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爱.从懵懂到明事,只有一桥之隔;而这座桥,就是父母深深的爱.再笨的小孩,只要有父母的爱和呵护,一样可以成才的。

非文学作品阅读

《长安三万里》背后的“文学之美”

①电影《长安三万里》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巧妙融入叙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由唐诗浸染的绚丽画卷。诗歌是这部作品的主角。它不仅为电影成功引流,也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

②诗歌被称作“文学桂冠上的宝石”,最能体现“文学之美”。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彰显诗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读诗之人的情感共鸣。诗歌的语言表达还特别强调美感,古希腊人就将诗语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那些经过诗人精心锤炼的诗语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③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影像,带来意象意境之美。《将进酒》《燕歌行》《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长安三万里》中的几十首唐诗随着剧情的发展自然引出,与故事情节浑然一体,写就了盛唐的诗意与失意。当那一首首曼妙的唐诗从电影中“走出”,不仅激活了观众关于唐风诗韵的记忆,也为现代人叩开了一扇领略“文学之美”的大门。“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雄浑之美、“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的冲淡之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纤秾之美、“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豪放之美……【甲】单纯的影像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融入了唐诗的影像却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这大概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④融入古典诗词的影像,也美在韵律情感。为提升作品的美感,像《长安三万里》一样借用古典诗词元素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曲《菊花台》,歌词使用了“菊花残”“花落人断肠”“北风乱”“影子剪不断”等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旋律则巧妙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晓畅和谐的韵律之美。【乙】由于古典诗词的美已经深深扎根于国人的审美集体无意识之中,所以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音乐作品,融入古典诗词之美总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与陶醉。

⑤不仅是古典诗词,现代诗作品同样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人世间》中的诗歌《北陀寺的风》,不仅构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一环,还丰富了人物形象,尤其是写出了人世间的沧桑与禅意,让剧集看起来颇有韵味。【丙】

⑥在《长安三万里》结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影片想告诉人们,长安的“形”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长安的“神”却已然永恒。对影视作品而言,华丽的特效、精彩的台词、曲折的故事,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观众遗忘,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却具有恒久的魅力。

⑦随着全媒介时代的到来,影视作品可以用更灵活的形式、更多样化的手段,传播严肃文学的魅力,让“文学之美”以更轻松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