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辽源市辽源五中2016-2017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竹笋:任重道远,要保持年轻的心。
卷心菜:直道不行拐个弯,做什么得有层次。
茄子:你绿得发青也好,红得发紫也罢,记得自己只是茄子就好。
——蔬菜的处世哲学
这段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感想?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立意白定;④不少于800字。
在“速读”的时代,如何让深阅读变得有趣好玩?以下是学生的三种看法。
第一种是,阅读应该做“减法”,不追求阅读的数量,而追求阅读的本质﹣﹣在对文字的真实感受中,体味书籍带来的愉悦。第二种是,阅读要与实践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动”起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经典读起来更有趣。第三种是,阅读要追求数量,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不同的时间配比不同的阅读模式和阅读材料,通过日积月系,获得阅读的快乐,达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阅读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看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国庆节假期第一天,广州一对老夫妇前往南京看望在A大学就读的女儿。没想到见面之后,女儿不仅责怪父母不经她同意就来南京,而且丢下他们和提前约好的同学前往苏州游玩。老夫妇俩只好返回了广州。
国家某家庭类杂志针对此事在网上展开了讨论,请从“老夫妇俩”或“女儿”中任选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丙: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和语言文字运用I的内容都显示,人工智能迎来发展黄金期,正快速进入各行各业。许多人心中充满了对人工智能的赞叹,同时也怀揣着对民生福祉的关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