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社会思品 历史与社会 发展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
①百家争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深刻变革,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材料一:我国王朝更迭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
材料三: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四: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请回答:
材料一: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与人”,强调要利民、欲民、惠民。
材料二: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浙江产业援疆的步子迈得更大了。截至2018年12月,浙企与阿克苏地区(含一师阿拉尔市)累计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29个,协议资金813.1亿,实际到位资金167.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6.3万个。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纺织服装、农业、电商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材料三:“脱贫攻坚有妙招。”近年来,曾经的贫困村复兴村走上了一条从“危机四伏”到“美丽绽放”的脱贫之路。
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②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③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④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