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①玄奘西行促进了唐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③马可·波罗来华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0次 +选题
资料一:部分区域的地理环境图。
资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比喻某个地区物产丰富,人们生活安稳)。
资料三: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讲话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茶史久远】
材料二:【茶缘天然】
材料三:【茶走世界】
——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
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步骤一:收集资料
(Ⅰ)地图类
(Ⅱ)图片类
A.唐蕃会盟碑 B.玄奘西行 C.戚继光在台州 D.金奔巴瓶
(Ⅲ)文字类
“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
——《元史·桑哥传》
“俟荡平之后,另图改土设流,平定之余,更宜筑关建堡,设大将旗鼓,以控制要冲,立诸司衙门而相为犄角。随行屯田之策以足食,而财可使富,保障坚于来形;又练土著之丁以足兵,而力可使强,边境几无患……滇南之安,永保万世无虞矣”。
——刘铤《平麓川露布》
“元末置巡司,属同安县兼辖”
——林豪原纂 薛绍元删补《澎湖厅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