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襄阳卷)历史
材料一:1895年,痛恨国土沦丧,千名举子,请求变法图强。
材料二:1915年抨击尊孔复古,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
材料三:1919年,激愤外交失败,北京学子,燃起救国怒火。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