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达标卷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挽联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材料四:……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五: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六: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

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近代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抗争。

材料一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条约是否平等取决于两个因素:条约的缔结形式和程序是否平等;条约的内容是否对等,是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近代不平等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下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部分)统计表

类别

政治

司法

租界

军事

边界

铁路

工程

矿业

电信

商贸

传教

数量

57

14

59

18

19

24

6

11

9

100

8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材料二   下图内容是1919年6月法国路透社电文,“(巴黎)和会决议以山东德(国)人权利让给日本,已引起全国抗议之情形。中政府为舆情一致反对之故,被迫拒绝受纳和约中之山东条款。”6月24日,美国驻华公使说:“过去三个星期以来的运动,已经在中国产生了一种有组织的公众舆论,能对中国政府施加具体的压力,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

——摘编自熊志勇等《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全国抗议之情形”所指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材料三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其中对外政策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条约,取消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特别法庭、军舰行驶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特权等。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是全体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结果。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3)依据材料三,比较近代两个时期中国政府在处理不平等条约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