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1949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不足30%,且门类残缺不全。据此可知,建国初期我国(    )
A、 重工业基础薄弱 B、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C、工业布局较合理 D、经济形势得到好转
举一反三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命、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贯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意”,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四  元朝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城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五  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法宝。”

材料六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成为时代的印记,也铸就了非凡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这设想,在孙中山的《治国方略》中也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中央指示:“修建的长江大桥应当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中国的新时代。”

——程中原《红色地图: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

材料二   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并于1969年建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修建这条著名“人工天河”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符号,重大工程在国家科技创新、产业调整、服务贸易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大指引与牵引作用。实现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突破,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实现历史跨越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重大工程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由大到强的新“名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工程建设述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