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2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吗?

(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你认为他们是小偷吗?为什么?

(3)、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瓶盖上的童年

佚名

ㅤㅤ①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全程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的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ㅤㅤ②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不能指望父母会花钱给我买玩具。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我们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男孩子滚铁环、玩弹弓、弹玻璃球……女孩子玩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花样很多,大家玩得也很开心。

ㅤㅤ③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那泛着光泽的圆润的棋子,那调兵遣将的气魄,那铿锵有力的声响……让我们十分羡慕和向往。永然的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

ㅤㅤ④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那副可爱的象棋。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寻觅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ㅤㅤ⑤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得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我们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们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ㅤㅤ⑥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ㅤㅤ⑦由于人多,大家都想玩,我们就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房顶上、门洞里……“肆无忌惮”、快快乐乐地玩着我们的象棋。尽管还不懂“别马腿”,尽管还不会“连环炮”,没关系,我们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有自己的套路,只要高兴就行;棋子丢了、坏了,不要紧,我们再找个瓶盖就行了。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不再痴迷于下象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在这样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ㅤㅤ⑧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寻找。

炊烟

①炊烟,是乡村的灵魂。

②一片旷野,有了第一缕炊烟,才有了人家。几十户人家,组成了村庄。有了村庄,炊烟成了别样移动的“森林”。乡村,正是有了这淡墨的点染才诗画同园,魅力无限。一片旷野,满目画意。几十户人家,是旷野上长出的香菇,缕缕炊烟,是香菇连连的哈欠。乡村可以被旷野掩埋,但是,炊烟是隐不住的,它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任你如何遮盖,它总有办法冒出头来。

③很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它们是一株株碧翠的生命,鲜活在野外,灿烂着沃土,恣(zì)肆(sì)了生命。鲜艳的花朵,引来了劳碌的蜜蜂;满身的翠绿,被鸟儿们衔去做巢;敞开的胸怀,接纳了大把的阳光。[a]离开了那片土地,它们枯萎了,风干了。[b]枯萎,是更鲜活的再生;风干,有了更空灵的飘逸。[c]缕缕炊烟,是它们的魂魄,是它们的眷恋,是它们生命更精彩的绽放。万事万物,都是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④乡村的炊烟,是味觉的盛宴。张家的鲜鱼,李家的嫩鸡,王家的肥羊……小村所有的美味,都是通过炊烟酿成的,又都是通过炊烟汇集和传播的。那美味,成了乡村别样的烈酒,醉人醉心醉生灵。不尽的美味,逗得那些鸟儿们站在枝头歌唱不止,那些家畜亢奋难安;夕阳更是红着脸,迟迟不肯归去。没有哪位厨艺大师,能烹出乡村炊烟中那鲜活饱满的味道。没有哪一种味道,能被炊烟渲染得那样淋漓尽致。

⑤点点炊烟,像小村人一样,相扶相搀,相容相爱。哪一天,整个村庄的炊烟都消失了,怕是随之而来的是荒凉,是死亡。日出日落,是炊烟极好的舞台。它们歌唱卑微,歌唱琐碎,歌唱平淡,歌唱幸福……各种牲畜,也不会错过这个舞台。长长的牛哞,挽留着夕阳;声声狗叫,驱赶着暮色;嘶嘶马鸣,呼唤着温馨……炊烟,给动物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lài)。

⑥如果说,黄昏中的炊烟,带了几分柔情,那么,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

⑦炊烟,由寥(liáo)落到稠密,见证着小村的壮大;由寡(guǎ)淡到浓香,彰显着小村的富足。

交接(节选)

①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②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

③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些不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教室里上课。这就是农村的复式教学班。

④这所小学是雾盖山村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小学建在山坳,站在学校举目四看,尽是崇山峻岭,白云缭绕。这所贫困的小学,教室的墙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纹,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

⑤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儿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立马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⑥老校长环视教室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⑦老校长和蔼地说:“孩子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⑧老校长继续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⑨“盘山伢。”

⑩“在这里!”一个个子最矮小,脑袋像萝卜头的男孩儿站了起来。孩子的鼻子下还挂着两行鼻涕呢!娟子赶紧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⑪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⑫交接完,老校长喊了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⑬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把办公桌上的备课本和作业本推到了娟子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待他们哪!”

⑭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⑮老校长平静地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⑯“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⑰老校长微微一笑:“我要留在这儿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⑱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叫了一声:“爸……”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风 景

李小云

①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一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的,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没了暖气。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她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她,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她。

④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不久,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那矮个子也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那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的脑海。

⑧“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身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他们进来。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 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从未自暴自弃。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

⑪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