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为什么我们鉴赏诗歌时也需要有逻辑思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古诗词,虽然是古代文人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文学创作的结果,但形象思维并非与逻辑思维是绝对对立的,①1。而这也就决定了古代文人们在创作古诗词的形象思维过程中②2。既然如此,作为一种思维成果的古诗词,自然也就会在不同程度上③3。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次 +选题
余光中坦言,他一度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意思是____________。但没想到的是,更多人却对他的散文表示更多的好评。于是他就改变了初衷,把诗歌和散文当成自己的两只眼睛,双眼并用,更加立体形象地看事物,看人生。
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忽然/油然)浮荡在耳际。而当驻足采石矶头,__________,“惊波一起三山动”,“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 , 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座落在皖南黟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徽州府志》记载 , 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虽然/即使)我来时已是黄叶飘飞,秋色照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会/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 ,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的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__________。寥寥数语 , 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呢?①{#blank#}1{#/blank#},但其中有见地的看法都应该符合一个基本标准:你的文章是否说清楚一个道理。议论文为了“说理”,这应该成为一个常识。②{#blank#}2{#/blank#},因为常识总是很朴素,很不起眼。写议论文,应该用一些手段,但不容忽视的是任何手段都应该体现“说理”的价值。炫耀华丽的文字,编织离奇的故事,展示博杂的知识……这些手段如果不能有助于议论文的“说理”,③{#blank#}3{#/blank#}。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孜孜不倦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载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
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