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溪、贵港、崇左、柳州、白色五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增添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12月17日文章《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材料二:

央视新闻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15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15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一路走来,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20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

中国航天人说我们没吹牛,网友由衷表示:必须的!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0年12月18日文章《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15年前的旧报纸火了》)

材料三:

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队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11个阶段,历时23天完成。 B、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官。 C、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 D、图片将15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12月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迅速及时的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 B、材料二用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特点。 C、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 D、仅用21秒,嫦娥五号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并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
(3)、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的成功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联招聘(注:网站)5月底公布的一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签约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比例最高,为33.5%;部分二线城市(准一线,或者新一线,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已不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普通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根据上述数据,由亍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城市展现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兴吸引力的就业区域。(《大学生就业报告:热点二线城市吸引力上升》摘编。2017-6-14《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肖明北京报道)

【材料二】半岛都市报6月7日讯高考拉开帷幕,考生及家长即将迚入高考的另一重要环节———志愿填报。近日,麦可思研究院通过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数据,仍就业率方面觋读了近5年大学与业热度发化。仍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10个与业来看,由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化,各与业的就业率呈现一定发化赺势。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加,“软件工程”与业在沉寂多年后“华丽逄袭”,成为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与业。此外,“建筑环境不设备工程”与业在近五年的就业率排行榜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多年榜上有名。社会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也使得“护理学”与业就业率较高,连续四年上榜。另外,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建筑、房地产相关行业也经历了时冷时热的动荡,一些相关专业跌出就业率较高专业TOP10。(《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看看近五年啥专业最吃香》摘编记者肖玲玲2017-6-8半岛都市报)

【材料三】【图例】高考志愿怎举填?这些大学生就业数据做参考(摘编:2017-06-13中国新闻网)

(图表一)

(图表二)

【材料四】踏实肯干如今正成为很多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本月7号,山东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中石化第匽建设有限公司计划招聘7名学生,关中有5个岗位学历要求是本科,不少研究生学将简历递上时,却被委婉拒绝。研究生学历的小刘就是其中之一,简历和专业英语八级证明一同交到招聘人员手中,让她意外的是,招聘人员浏览了一遍后,又将简历返还给她。她很郁闷:对方就回答只要本科学历,有些研究生工资待遇还不如本科生。但中石化第匽建设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哪些适合研究生哪些适合本科生,都是经过研究论证的,有些岗位本科生就能应对自如,就没必要让研究生干。负责人表示,以往招过研究生,但是效果不好。像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也面临挑战,在用人上,更求“经济适用”和留得住。一个公司表示,研究生的离职率较高、要求薪水较高、期望值也比较高、现场工作能力跟本科生差别也不太大。所以近几年他们安装技术岗和安全岗就全部要求本科生。(2015年11月17日新华网络央广网《大学生求职需更接地气:高学历遇冷、经济适用型吃香》摘编记者 王成林 山东台记者 姜文超 记者 张闻 何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约车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以手机APP为主要服务平台、为具有出行需求的顾客和具有出行服务资格与能力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沟通和服务连接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网约车以其在效率、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谈及时网约车的态度,几乎所有人都持着包容的态度,正是得益于这一共识,依托子互联网经济的网约车市场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互联网出行在各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

(摘自《第一财经周刊》)

材料二:

    滴滴因为顺风车遇害事件的安全整改还没结束,现在又不得不面对巨额亏损的问题了。

根据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称,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其中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投入达117.8亿元,已经达到2017年全年的65%。

    不过滴滴顺风车现在已经无限期下线,这对巨额亏损的滴滴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顺风车在2017年给滴滴带来8亿元利润,是滴滴唯一盈利的业务。如今,下线顺风车业务,使得滴滴损失大约3000万司机,运力削减明显。从与一众网约车烧钱补贴抢占市场,到收购Uber中国一家独大,6年来滴滴仍未实现盈利,与Uber中国一样,难以盈利似乎是网约车的宿命。

    滴滴和Uber中国等进行打车大战时,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比较大。最终滴滴拖死了大部分对手,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在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也曾把战略转向“修炼内功”,减少补贴,提高用户数量,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但很快滴滴又不得不回到烧钱补贴的老路上,因为从2017年开始,美团、首汽等公司都陆续进入网约车市场。美团打车凭借对乘客每单补贴,对司机抽取远低于滴滴的分成,在上海上线3天就占领了超过30%的市场份额,滴滴很快也以各种优惠补贴回应。全靠补贴培养起来的市场难以持续,共享单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对于滴滴来说,可以不补贴乘客,但司机的补贴必须要有,尤其是在司机已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顺风车遇害事件后,政府对于网约车的监管收紧,以北京为例,想要在北京从事网约车行业,需要拥有本市户籍、本市牌照,司机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对于滴滴来说,要想实现盈利,需要以更少补贴获取更多的订单,但这一切的重要基础是充足的运力,在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滴滴的运力将进一步下降,使得滴滴面临更大的压力。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三: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出行交易规模走势

    网约车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管是有多大的空间,归根结底都要围绕为用户服务这一核心,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让用户出行更美好,这是滴滴的愿景。以5年时间的维度来看,中国的交通互联网将会更加蓬勃的发展,以未来30年的维度来看,技术的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至于网约车是否能走远走好,就得交给时间去考量了。

(摘自《中国网约车产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我们不妨借助“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

(摘编自江德斌《“无烟冬奥”应成为控烟新起点》)

材料二: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

    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调查人数

吸烟人数

吸烟率(%)

人数

吸烟人数

吸烟率(%)

人数

吸烟人数

吸烟率(%)

初一

583

24

4.1

293

24

8.2

290

0

0

初二

535

37

6.9

268

36

13.4

267

1

0.4

初三

575

54

9.4

293

53

18.1

282

1

0.4

高一

546

76

13.9

281

73

26.0

265

3

1.1

高二

551

89

16.2

261

89

34.0

290

0

0

合计

2790

280

10.0

1396

275

19.7

1394

5

0.4

(摘编自《青年学报》)

材料四: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经济日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选自中国智能制造网2018年4月3日报道)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业者与研究者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爱民: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爱民: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选自《数据人》第732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选自财新网2018年4月27日报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