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各题。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  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⑩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

归待复试托人看榜→→推测居心感叹险恶→

(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文章⑥﹣⑩段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王次这个人物,请任选一种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5)、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认识?

举一反三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干涸的眼睛

[法]吉尔贝•塞斯布隆

      亿万富翁猛一摔眼镜(近几年来他摔得最重的一次),金边眼镜摔了个粉碎。因为用力过猛,呼吸都显得急促起来。他按了按钮,响起了一个讨好的声音:“先生,有什么吩咐?”

      “告诉吉米,请普雷斯顿把眼科医生叫来,”亿万富翁说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

      普雷斯顿飞快地带来了眼科医生和医生的两位同事,一辆满载着药品的货车尾随而至。三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作了检查,接着他们退到相隔较远的一间屋里,讨论最终的治疗措施。

      最后,三人中胆子最大的出来讲话。他咕哝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术语后,说:“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都对亿万富翁的眼睛不适用,当然也无法消除他的痛苦。解除痛苦的唯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

      “对!只有这自然分泌物,这形成眼泪的无法人工合成的混合物,才能洗涤眼球,治好眼病。”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会哭呢?”

      专家们只好承认无能为力,普雷斯顿举起双臂,无可奈何。

    “怎样才能使人哭泣呢?……普雷斯顿,去调查一下!”

      整幢大楼的人都开始读书了。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他却无动于衷。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地走了。亿万富翁老是抱怨眼睛痛。

      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化了妆的女演员,心中揣度着该出多少钱让她们来陪他乘车兜风或是过周末。他已结过五次婚,是个老手,懂得不同的交往所需要的不同花费。

      好不容易搜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仍然是空忙一场。因为,他除了其他行业不算,还经营着一家电影制片厂。在给他放电影时,他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放了一个半小时电影,他算了一个半小时。当然,在黑暗中,他的眼睛痛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看到亿万富翁紧缩双眉,普雷斯顿和其他人似乎感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威胁。他们决定重病用重药。于是,亿万富翁破天荒第一次参观了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心情十分愉快,大声地说:“真是景色非凡哪!你不觉得吗,普雷斯顿?”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器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的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眼睛依然干涸无泪。

      事情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普雷斯顿想了整整一夜之后,终于在黎明时找到了一帖万无一失的药方。他下令把全国各地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都找来,运气还真不错,他找到的人中,有一个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普雷斯顿命人将病人抬到他主人的住所。他的主人每天都要在这垂死的人身边呆上片刻。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像)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

      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他走到隔壁房间里,在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是,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的,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选自《外国著名短篇小说选读》,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

    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选段)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由于它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目前,方舱医院装备的技术发展普遍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汶川抗震救灾

第二代医疗方舱在“5.12 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改变了野战医院以帐篷为依托的传统模式,使其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优良作业环境和配套救治条件,救治了大批伤病员,成为灾区医疗救援的中坚力量。通过汶川大地震救灾实践,提高了第二代医疗方舱的救治水平,也使医疗方舱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玉树抗震救灾

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中,第二代医疗方舱再次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该方舱跨过5个省,翻越了海拔4824m的巴颜喀拉山,创造了连续机动 52h,行驶 2350km的快速跨区远程和高原行军记录。医疗方舱成为医疗救护的主要依托,锻炼了第二代医疗方舱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2020年2月4日,武汉全面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长江日报多路记者采访获悉,全市将建设 13 家“方舱医院”,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同时,方舱医院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和护士可以照顾更多的患者。

2月7日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病人。2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介绍,已开放9个方舱医院,有6960多张床位,在院的患者达到了5606 。2月 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3 亿元,支持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强方舱医院收治能力。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长,医疗资源紧缺成为武汉市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目前,武汉67市有大批轻症患者没有及时入院治疗,他们在社会上流动、在家庭中居住都将造成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感染,这对疫情扩散带来了很大隐患。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王辰表示,“方舱医院”的大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尽管方舱医院的医疗条件并不像正规医院那样完备,但是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完全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和生活需求。

目前,“方舱医院”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的务实举措。王辰说,“方舱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因此,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层级,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达到最大收治容量的作用。

专家认为,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这样的定点传染病医院相比,“方舱医院”最大的优势是面积大,收治的患者多。这种隔离治疗比居家隔离更安全,既能避免患者和家人、亲友之间的传染,也能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所以是一种有效的管控措施。

王辰表示,“方舱医院”实际上是一个轻症患者的“社区”,与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相比,除收治患者容量大以外,其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且由于都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他们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需要病友之间的互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摘自“中国经济网”)

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下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