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玉林市容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

莫言

       ①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后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⑦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②③④⑤段的几件事作者记忆深刻,根据事件内容概括母亲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3)、揣摩第③段中画线句内容,说说母亲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4)、第⑥段段尾说“想起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你能想象出作者道歉的内容吗?

举一反三
阅读《守在窗口的父母》,完成小题。
        ①我匆匆赶到家,客厅里空无一人。我又跑到卧室,才发现他们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样把头伸出窗外东张西望。
        ②我赶紧喊了一声:“爹,娘,你们干吗呢?”
        ③爹扭过脸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来了。天晚了,看你还没有回来,我们就在这里看看。你看,你娘还在那里看呢。”他像推卸责任一样,赶紧把目标转向我娘。
        ④娘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势,就像哑语。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娘回过头看到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没看到你呢?”
        ⑤我说:“我骑摩托车,戴着头盔,跑得快呀。”不知她听到没有,她舒了一口气,把身子抽回来,又一点点挪下凳子,搀着爹,一步步挪回客厅。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把电视机打开,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⑥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来,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后来有了孩子没地方住,再后来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愿意动。现在,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答应住半个月。
        ⑦来到城里之后,他们极不习惯。房间本来就小,忽然增加两个人,空间就更显逼仄。我们紧张,他们更拘束,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除了睡觉,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
        ⑧爹已经“返老还童”,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经81岁了,脑栓塞几乎使他偏瘫,而脊椎关节错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弯下来,走路已经像婴孩一样,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了。
        ⑨娘的听力不好,但眼睛和手脚尚好,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可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服是洗衣机,她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在这里几乎百无一用。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⑩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爹还好说,他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还能抽烟。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经78岁了,眼神不济。地拖了,总不净;菜择了,总有泥。私下里,老婆对我说:“别让娘干了吧。她干了,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说:“你不让她干,她会憋出病的。”
        ⑾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
        ⑿一个星期天下午,太阳很好。我们陪爹娘在楼下的草地上晒太阳。一会儿,朋友有事找我们。临走时,我告诉爹娘:“一会儿你们就自己回去,楼上楼下也不远。”朋友的事情忙完时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还没有回来。我赶忙下楼找。
        ⒀刚到楼下,就看到娘搀着爹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四处张望。我赶快迎上去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啊?”
        ⒁“啊……啊……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爹有点儿害羞地说。
        ⒂“我说是那个楼洞吧,你非说是这个。”娘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
        ⒃爹并不生气,只是“嘿嘿”笑着,一步三摇地跟着我挪上了楼。
        ⒄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
        ⒅有一天上班时,路边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挥手。我朝他们挥一下,他们再朝我挥一下,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下班回来,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看到我时,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
        ⒆从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美丽风景,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那温情的目光和挥手的姿势似一张网,将他们的孩子包裹在浓浓的牵挂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①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②“我要……我要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①于是他在想,也许人的天性赋予人说谎的本能,使得人甚至在精神紧张时刻,也能够像狐狸或者野鸭一样保守住自己巢穴的秘密。——契诃夫《痛苦的人们》

    ②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③“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④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⑤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⑥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⑦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

    ⑧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完美、看不出任何破绽的答案。这样一来,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⑨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那里居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婆,耳朵聋,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有时他用小木片挖羊粪,为了让鸡能够啄食小虫,那时候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⑩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年迈体衰的老太婆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怀疑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此刻维洛感到幸运的是: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⑪刹那间,他外衣内兜里的闹钟响起了铃声,他颤抖了一下,慌忙站起身来,这是他应该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号,他悄悄离开小屋匆匆忙忙地回到城里。

    ⑫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阅读理解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续《孔乙己》

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

“再偷,怕连手也打折!”

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地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已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恨丁举人:“你这个龟……”他本想说句脏话,又觉得与读书人身份不相称,改口道:“君子不记小人之过也……”

他想到孙膑断腿胜庞涓,想到文王厄而演《周易》。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皆通,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昏昏欲睡去:他中了举,身上有很多的钱;他穿着长衫,在酒店里要酒要菜,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

一阵秋风夹着一阵冷雨,雨水湿透了孔乙己那身破夹袄,惊醒了孔乙己的酣梦,他看了看天,雨密密地斜织着;他看了看山,一片灰暗。他伸了伸腰,自我陶醉道:“此梦吉兆……”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风大了,雨大了。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身子筛糠似的抖,手僵得弯不过来,“行乎哉?疾行也。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爬啊爬啊,又冷又饿的孔乙己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他倒了下去,滑入深谷……

阅读《丰硕的麦粒》,完成下面小题。

丰硕的麦粒

段吉雄

①麦穗从黄到熟几乎是眨眼之间的事。

②躺在槐树下打盹的人们梦才做了一半,就听到一阵阵翻滚的声音,似是有巨大的浪涛袭来,不断冲击着有些松懈的身体。睁开眼,翻滚的麦浪便闯入眼中。麦穗高擎着,麦芒金光闪闪,它们被风推着,前呼后拥,金色渐渐包围了闲逸和宁静。

③镰刀早就磨好了,刀刃银光闪闪。鸡叫三遍,月亮还挂在树梢,村子里已经有动静了。那些尖锐的麦芒此刻正在睡觉,天亮后经过阳光的一番撺掇,会比针尖还扎人。饭就先不吃了,耽误时间。当然,坐在麦田里,可以不用吃饭,那些沉甸甸的麦穗能把人看饱。

④割麦,大概是人们向大地致敬的最虔诚的姿势了。大地毫无保留地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人们,把一粒粒细小的种子孕育成了丰硕的果实,供养着人类,让他们得以繁衍生息。

⑤男人奓①开左手,从右至左一扒拉,一大把麦秆被揽入簸箕般的手中,右手紧握的镰刀顺着根部轻轻一划拉,麦子便脱离了大地,麦茬光滑齐整。其实,他们割麦甚至不用看,凭着感觉在一呼一吸之间就揽下了一怀沉甸甸的喜悦。

⑥田野里人渐渐多了起来,但都隐藏在麦浪里,看不到彼此,只有“哧啦哧啦”声在田野里窜动、碰撞。此时,站在山顶往下看,这片金色的麦浪里,每个人都在奋力地挥舞着手臂,脸上都流淌着笑容。麦浪被来自不同方向的镰刀吞噬着,原本方方正正的地块正在变得奇形怪状。

⑦太阳突然跳出来了,一大早就热浪滚滚。地里陡然增加了不少人,有老人,也有小孩,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女人挑来了担子,桶里是头年做的黄酒掺兑着刚从井里汲起的凉水。等不及用碗,男人用手擦一把脸上的汗水,直接将头伸进桶里牛饮起来。沁凉的井水加上醇浓的黄酒,惬意顺着皮肤一寸一寸蔓延到全身。喝足了,才感觉到饿了,竹篮里松软的馒头还冒着热气,拿起来三两口就吃上一个。女人放下担子,就抄起镰刀走进了那片金色的麦浪里。老人把摊在地上的麦子拢起来,绑成一个个麦捆,哨兵一样盘立在地中央。

⑧麦场上,壮实的麦垛一夜之间从土地里长了出来。

⑨一块光滑的地而上,不知谁家的麦子正摊晾在上面,像烙着一个厚厚的圆饼。一个戴着草帽的男人牵着一头老牛出现了,牛身后拖着一个石磙。老牛踏上那厚厚的麦层,从最外沿开始,一圈一圈地转着。石磙从麦层上面碾过,一粒粒晒干的麦籽一个翻身便蹦了出来,没入厚厚的麦秸层中。筒状的麦秆变成了细碎的麦秸,下面铺满了金黄的麦粒。看着这丰硕的麦粒,想着满满的粮仓,还奢求什么呢?

⑩三四个人一字排开,女人们扬起木杈把麦秸挑起,把隐藏在里面的麦籽彻底清理出来。细碎的麦秸又被人们垛成了一个圆形的垛子,等到冬天,它们会被人们背回家,在牛栏里、灶膛里继续发挥作用。寒冬,在床上铺一层厚厚的麦秸,梦里都是艳阳高照。

⑪一大堆麦粒和麦糠被聚拢到了一起,像小山一样。男人坐在树荫下吸着烟,喝着冰凉的井水,看似悠闲自得,实际上他是在等待一场风的到来。在这个抢收的季节,风是大自然派来的得力帮手。早已入定的老槐树突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身子,男人觉察到了,他站起身来,铲起半锨麦粒,寻找风的方向。风徐徐刮来,逐渐趋于稳定。是时候了!他屈膝弯腰,铲起一锨麦粒朝脑后甩去,风恰好赶到,把较轻的麦糠吹到一旁,麦粒则在空中继续飞行,到两三米外徐徐坠落。男人只管挥动着手臂,并不回头看,他知道那些麦粒落下的位置,手腕在掌握着力道呢。女人戴着草帽,光着脚,拖一把扫帚上场了,她要把那些飘落在麦粒上的细糠扫去。一粒粒麦籽打在帽子上,落在身上,像石粒打在身上一样生疼,女人顾不得这些,奋力挥舞着扫帚,因为这落下的丰硕麦粒,寄托着人们沉甸甸的希望。

⑫月亮升起来了,如水的月色浸润着圆圆的麦堆。男人走过来,抓起半把麦粒塞进嘴里,甜醇的麦香立即充盈口腔,继而朝着灵魂深处涌去。

⑬醉了。就在这醇浓的麦香里,月亮、风,还有灯火摇曳的村庄,都像农人一样,头枕着颗颗饱满的麦粒,怀揣着一个丰硕的梦想,醉倒在这个殷实、热烈的季节里。

(取材于《光明日报》)

注:①[奓](zhà):打开,张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