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词语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旸谷(日出)        眷念(想念) B、朔方(南方)        脂粉奁(盒子) C、咫尺(距离远)      形于色(高兴) D、不容置(怀疑)    不可状(名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

汪洋

    曾经,我是一个令父母和老师头痛的孩子,每次考试,我的成绩总是名列第一:语文在榜首,数理化在榜尾,老师对我瞠目结舌。

    母亲忧心忡忡地问起我的前途,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孩子能干什么?我说可以当演员,可以当歌手,可以当时装模特儿,可以当作家……最不济还可以当一个商场售货员。强烈的自卑感负疚感像毒蛇一样咬啮着稚嫩的少年的心。

    十八岁时,电视台招考主持人,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前去报考,结果歪打正着竟闯进了电视台大门。那一天天很蓝,柔媚的冬日之阳暖暖地照在那个十八岁的孩子身上,她的眼睛很亮,小小的脸庞因为虔诚而显出纯净的光芒。

    采访、写稿、编片、无休无止地出图像和配音,我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儿,白天黑夜连轴转,乐此不疲。经常在播音室一待三、四个小时,出口播、配专题,播广告……曾经有人凌晨三点要我去配音,我视为对自己的信任,欣然应允,披衣便走。而晚上八九点钟一身疲惫回到家里刚端起碗便被紧急任务喊召回台更是常事。

    如此痴情狂热,无怨无悔。与此同时,最让我感动也最有成就感的是观众的来信。来信虽不说车载斗量,也是蔚为大观。飘飘然过了两年,开始感到厌倦。不是厌倦电视本身,而是自己的状态。我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电视熟练工,每天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进行着重复的操作,麻木不仁,了无新意。

    难道就这样茫然地碌碌度日?想起被我冷落已久的写作。曾经那么狂热地整本地背唐诗宋词,读泰戈尔徐志摩,我趴在那张油漆斑驳的书桌上,每每奋笔疾书到深夜,换来一篇篇散文出现在杂志报端……我重新提起了笔。一九九九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紫色情怀》。

    两年前,我决意前往北京,没有和电视台的朋友联系,甚至不看电视,在这座繁华喧嚣的都市,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拯救我的唯有写作。幸运的是,长篇小说《走向彼岸》《暗香》相继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有一段时间,全国新华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前一百位我的两本书都赫然在列,更有许多不认识的读者在网上发表评论,让我又是感动又是汗颜。

    渐渐的,我迷恋上了这种工作,在家中反复地推敲打磨,将一段木头或是一堆泥浆铸造成一件艺术品。

    前段时间时不时有记者来采访我,很久没有对着陌生人说那么多话了,我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有些词不达意,当问到个什么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等等,让我回家去写出来给你看!我重新打开电视机,一切都是如此亲切,如此熟悉,原来电视一直都在我心里,一刻也未曾稍离。就在这时,电视台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需要一位女作家做嘉宾主持,于是找到出版社,出版社推荐了我。如此简单的,我又重新走上了电视屏幕。

    2002年的冬天,我坐在飘着雪花的窗前,涂抹着新年愿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下这文字的时候,我身处偏远的贵州山区,所有的愿望都显得那么虚妄,不着边际,天方夜谭。

    短短三年,如今,每一个愿望都已经或正在实现。

    一个学习不好,屡屡因数理化不及格而将试卷藏在书包里不敢拿出的笨孩子,一个因不懂左右逢源而讨不着别人欢心的傻孩子,一个因讨厌厨房和菜场而不会伺候家人的懒孩子,仅仅因为她的一点点业余爱好,因为不愿与生活同流合污,自暴自弃,仅仅因为她从不曾暗淡过眸子里梦想的光芒,生活就给了她那么多,那么多,已经超出了她的祈求。

    也许通往梦想的路太曲折,太凄迷,也许这世界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怎么飞也飞不高,但我们没有资格沉沦,没有资格放弃,我们永远要朝着梦想的地方奔跑,以不屈的姿态,昂扬地在疼痛中奔跑。

    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我喜欢诗。美好的生活不能缺少诗。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加赦,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起谴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兽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抽.,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f州门渤艮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咖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衣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遥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