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候鸟的迁徙

余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2﹣﹣6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A、B、C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6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故乡》片段,回答问题。
        ①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②“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③“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④“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⑤“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⑦“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阅读《蓝牙技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蓝牙技术

       ①科技时代,蓝牙这个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也随之出现了。它孕育着颇为神奇的前景,这项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②公元10世纪,丹麦国王就叫蓝牙,因为他本人喜欢吃蓝莓,所以牙龈每天都是蓝色的,这才有了这个名字。而在行业协会筹备阶段,往往需要一个极具有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一夜关于欧洲历史和未来无线技术发展的讨论后,有些人认为用蓝牙国王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国王的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就如同这项即将面世的技术,技术将被定义为允许不同工业领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保持着各个系统领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计算机、手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工作。

       ③蓝牙是﹣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可以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有了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这就为无线通信拓宽了道路。通常,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的通信。

       ④蓝牙耳机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戴上蓝牙耳机,无论你是正在写电子邮件,还是开车时,都不会再有恼人电线的牵绊了。而使用蓝牙耳机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健康。常讲电话的朋友一定都有这种经验,手持电话贴着耳朵讲,不仅手和脖子容易引起酸痛,讲久了连头也渐渐痛了起来。蓝牙耳机的电磁波远比手机低,讲电话时只要将手机放在公文包内或是口袋里,戴上耳机轻松对讲,既不用将手举得老高,还能够有效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⑤一般来说 , 手机与蓝牙耳机的距离和通话噪声成正比。另外,使用立体声蓝牙耳机欣赏音乐时,也不要距离手机太远,否则容易出现断续的现象。

       ⑥除功能性考虑外,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也是选购时必须留意的。

       ⑦基于先进的蓝牙无线技术,人们又设计出了蓝牙无线光电鼠标。它具有高频渗透性,低干涉性和全向型信号传输的特性。蓝牙鼠标可提高达10﹣20米的无线连接距离且没有方向性限制,甚至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使用的效果。

       ⑧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

(选自《科技博览》,有改动)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隐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④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⑤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⑥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⑦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⑧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件珍贵的大衣

①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中,数千件文物让人流连忘返,而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莫过于这件珍贵的大衣了。它被陈列在展厅里,无声地诉说着背后的沧桑往事。

②那是1939年1月,李先念奉命南下信阳四望山开展敌后抗战。隆冬腊月,正值年关,四望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本应是团圆的祥和安宁,突然被爆炸声撕碎 , 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村子。炮火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李先念,他猛地翻身下床,对着门外的警卫员韩清源大声喊道:“集合部队,掩护村民!”万般紧急之时,韩清源突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大声哭喊,眼看一架敌机从空中俯冲而下,说时迟那时快,韩清源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孩子紧紧护在身下,后背却被弹片炸得皮开肉绽、鲜血崩流,可他硬是咬着牙抱起小女孩,艰难地向村口跑去。几百米的小路变得格外漫长,爆炸声、惨叫声不绝于耳,他牢牢抱紧孩子,一刻也未曾松手。终于到了村头,韩清源见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李先念,他将孩子塞到李先念手中,两眼一黑,昏了过去。看见战友那触目惊心的伤口和毫无血色的脸庞,李先念的心紧紧地揪在了一起,他大喊着:“卫生员,救人、救人!”可因战事紧急,他甚至没能多看一眼便匆匆赶赴战场。

③韩清源醒来时发现一件厚厚的大衣盖在自己身上,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他一眼就认出这是首长的,无声的关怀使他泪流满面。之后他的背伤严重(无法痊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也无法担任警卫工作了。在接到调令的第二天,韩清源一大早便怀揣着大衣来到李先念的房前,谁料首长有要事在外。韩清源捧着大衣走过来、走过去,时不时地向村口望去,期待着能望见那熟悉的身影。也不知徘徊了多久,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韩清源深知军令如山,临行之际耽误不得,他将大衣叠放在李先念的床头,忍着后背的疼痛,敬了一个挺拔的军礼,把一声“再见”默默地埋在了心底。

④1989年4月,李先念回到信阳视察,下榻浉河宾馆。听闻这个消息后,年过七旬的韩清源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从桐柏赶赴信阳,探望老首长。远远地,一行人阔步走来,李先念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老部下,阔别了半个世纪的两双手终于再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原来首长此时穿着的还是那件大衣,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那片挥洒热血的疆场____纵有千言万语,韩老却如鲠在喉。

⑤早春的夜晚依旧清冷,李先念察觉韩清源双手冰凉、越发颤抖,赶忙脱下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深情地说:“清源同志,你受过伤,一定要保重身体啊……”韩清源攥着大衣,眼里浸满了泪花,他再三推阻,也敌不过老首长的真挚。当问起现在老区人民的生活时,韩老感慨万分地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老百姓都发自肺腑地赞叹‘共产党是永远想着俺们、念着俺们的’。”李先念听后欣慰地笑了,他告诉身边的干部,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一心为民。

⑥韩清源对这件两度温暖了自己的大衣视若珍宝,每每看到它,就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南征北战的岁月。如今,大衣被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珍藏,2018年2月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⑦这件大衣从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一路走来,见证的不仅是两位老人感人肺腑的战友情谊,更承载着革命军人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的大义大爱,彰显了老一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初心为人民,在新时代的中原大地上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选自《营口日报》,原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另一个广州,在老城区菜市场

陈思呈

    ①一连几天要去老城区办事,办事前后,免不了逛逛。平时我住在广州的城乡结合部。这一带全是外地人,广州话在这里走不通。小区保安也讲普通话,邻居碰面都讲普通话。也有附近的农民推着板车卖一点儿水果什么的,看着是当地人,按理应该讲广州话,但他们还是按市场需求讲粤式普通话:“西瓜很靓的哪。”。

    ②所以我虽“现居广州”,事实上和广州心脏地带的人们居住的是不同的广州。真正的广州应该有两个代表:一个是商业中心天河区,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条条高端的商业街,来来往往都是西装革履或妆容精致的精英白领,处处洋溢着优雅的小资情调;另一个代表就是老城区,那里的街景最广州,气氛最广州,连市场卖的菜也跟别处有区别。

    ③第一天,我在一条巷子口看到一家菜摊子的尾货,居然有几十个佛手柑。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这家小摊子正在收摊儿。我们城乡接合部的市场收摊儿前,摊子里多数是残败的菜叶子,哪里见到过这么多佛手柑。

    ④“能用来做菜吗?”我问摊主。摊主言简意赅地说:“煲汤。”我又问旁边挑菜的阿姨:“这个怎么煲?”阿姨也是言简意赅:“切成块。”然而时间太晚,我还要去另外的地方,只能放下匆匆走了。

    ⑤第二天来时,便沿这个菜摊子向巷子里面走去。果不其然,巷子里别有洞天,两旁全是因地制宜的小摊子。昨天正要收摊儿的蔬菜档口现在全盛开放,除了常规的菜式之外,还有大捆大捆的新鲜桑叶,不是给蚕吃的,是给人煮水煲汤的。

    ⑥往里走,不但有鱼腥草、艾叶,还有蒲公英,摊子前挤满了默默挑选的阿姨们。摊子上还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好处多多,请上百度查一查”。我不禁暗暗赞叹,聪明的卖家,可以少说多少话。

    ⑦倒也不能说这些菜有多稀罕,但是只要品种比普通菜市场多一样,就像虽然穿着 旧衣服但多戴了一条丝巾,多出来的是那一点儿喜悦。

    ⑧这时一张轮椅从人群中艰难地挤过来,一个衰弱的老头儿坐在轮椅上,停在一家鱼档前。推轮椅的中年妇女与杀鱼的一番交涉,老头儿一会儿看看摊主,一会儿看看中年妇女,眼神一忽儿质疑一忽儿赞许,你看他一言不发,但看得出,那点儿数儿是在他心里的。

    ⑨我走开几步,明白过来。这中年妇女,该是老头儿家里的保姆。老头儿家里的经济不会差,但并不会因为殷实就乱花钱。我以前常听邻里乡亲这样教我算账:“你请保姆去买菜,她每次不用多,一天多算你八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两百四。”对此,我不敢苟同,但也能理解。

    ⑩现在这位老头儿不畏菜市场的污水和颠簸,亲临杀鱼现场,第一,可以保证买到的菜都新鲜;第二,可以保证保姆没有多算八块钱甚至更多;第三,菜市场以及沿途一路,各种风情和风景,也很有益于健康。所以虽然动静大,他坐轮椅也要来。他对生活是真爱。

    ⑪距离市场不远处,就在街道旁边,有两个外贸衣服店。其中最大的那一家,第一 天已经把我镇住了,因为整整一层,所有的衣服都是 18 元。

    ⑫我在衣服的海洋里遨游。她们不设试衣间,非但不设试衣间,导购的阿姨,不知

道为什么,似乎不鼓励你买。比如我拿起一条裙子,正在端详和想象,阿姨站得也不近,却大声对我说:“你穿不下的,靓女!”又指指另一个陌生的顾客,“她穿差不多。”但我就不能先买回去再减肥吗?我就不能买回去送人吗?但我也许可以审慎地得出两个社会学方面的结论:老城区的广州人真的实在太瘦了,连我都能成为穿不下的教材,以及阿姨们未免太耿直了。

    ⑬另外一天在路边,我竟看到有人坐在榕树下“挽面”。我本以为这门手艺只是吾

乡的传统手艺,甚至连吾乡也见得很少了。“挽面”的书面语表达是“开脸”,在吾乡,一般是由一名老妇人手执长长的湿纱线,一头扣在左手拇指,一头咬在嘴巴里,紧贴着将要出嫁的女子脸部,交叉绞动拔掉脸部茸毛。小时候我见过这种手艺,但感觉很可怕,第一感到很疼,第二那名“挽面”的老妇人因为嘴里咬着纱线显得特别沉默和严厉。

    ⑭但今天在广州街头见到挽面,却觉得分外温暖,甚至很喜感。掌握这门技艺的这名妇人年纪也不老,她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欢迎女士脱面毛/有房租”,所以她同时还是一个房产中介。我问她们可不可以让我拍一张照片,她们答应了。

    ⑮那天我还绕到一片民居去拍照,是几栋骑楼连成一片,白色的墙,但墙角被雨水和青苔泅成黑色或绿色,看起来就更美了。我的一位画家朋友热心从旁指导:“你要平着拍,不要俯拍也不要仰拍,要成块地拍,不要切断。”看着手中的照片,我不禁心生感触——拍照如此,看待一个地域的文化不也应如此吗?

    ⑯广州老城区的市井百态对于诗歌来说或许过于乏味,但对生活来说却刚刚好。

(选自《文汇报》2019年4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