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        ②可以素琴:

③亭亭净        ④乎众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自为大有所益      ②公亦此自矜 B、①濯清涟不妖        ②康肃笑遣之 C、①水陆草木花        ②其反激 D、①岂能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3)、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乙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C、乙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和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元前630年,秦晋结好,一起进攻郑国。郑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营,试图说服秦穆公退兵……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fàn)南(汜南:汜水以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放下去)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损害)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