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②不不枝

③香益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古稀树八十八号
①那天,二叔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家那棵大核桃树旁,被钉了一根水泥桩。“你知道的,我大字不识一个,有的邻居说政府把我家的龙脉给钉死了,也有人说我们家这棵核桃树要吃国家补助了……你哪天回家来看看?”
②我家房子下边的这棵核桃树,说是我爷爷小的时候栽的。小时候,每年过年第二天,父亲都叫我们拿起斧头去树下比划:看你今年肯不肯结,看你以后敢不敢变成铁核桃树。父亲一边反复骂核桃树,一边围绕核桃树主干,在厚厚的树皮上砍下数刀。我问父亲为何如此残忍?父亲说不教训一下它,它是不会好好挂果的,要是变成了铁核桃树即便肯挂果,也吃不出来。其实父亲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们.因为我们很调皮,他怕我们走上歪路。
③我参加工作以后,很少回老家。农闲时节,母亲就经常走到核桃树下,盼着我们回来。父亲说有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美梦,梦见我们一家四口都回家来了,第二天下午,她便在核桃树下等我们,也许是冥冥中母子一种特殊的感应,太阳快落坡时,果真把我们盼回来了。从那以后,母亲隔三差五的便在这棵核桃树下做针线,同时盼我们、等我们、看我们。可望眼欲穿,也看不见我们到来。天黑了以后,她只能拖着瘦小的身体疲惫地回家了。
④那年,母亲生病了。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到医院去治疗。她说自己都那么大把年纪了,叫我们不要浪费钱,今后用钱的地方多,必须用在刀刃上。我公务在身,不能天天在家陪她,那时候,农村也没有钱来买手机,为了每天都能了解到母亲的病情,我就把我的手机放在家里,教他们如何使用。我天真地认为,只要每天多打几个电话,受到安慰的母亲便会慢慢好起来。
⑤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母亲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病重的那些日子,她天天让家人把她背到核桃树下,然后身靠两人都合抱不拢的树干,望着县城到我们老家的路。每走过来一个人,她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母亲问家人,我肯定这段时间工作忙吧,不然早应该回来看她了。母亲说,她多半过不了这个坎儿。如果那样,就把她抬到远点的地方烧了;然后把骨灰散在这棵核桃树下,有这棵大树来遮风挡雨,她就不会被日晒雨淋了,还可以看我们回家了没有。
⑥在一个寒风嗖嗖、寒气袭人的夜晚,母亲没有能逃脱病痛的魔掌,水远地离开了我们。
⑦家人们把她的骨灰撒在了这棵核桃树下,然后盖上一层泥土。我们每年都给核桃树进行松土.施肥、浇灌。由于管理得比以前更加细致,核桃树也很懂我们的心思,每年都肯挂果,而且品质越来越好,为一个小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我想, 这就是母亲最后的遗泽了吧。
⑧后来,我们每次回老家,都必须买些好吃的、好喝的,来敬这棵核桃树。
⑨听了二叔的话,我赶紧回了一趟老家,远远看见核桃树旁确实钉了一根水泥桩。走近一看,桩上刻着:古稀树八十八号。原来这是县里普查古树时,把我家这棵核桃树列入了保护范围。说来也巧,这编号八十八正是母亲的享年.
⑩八十八号,古稀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窝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乙】

    初,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回:“郡西水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居数日,愈往视之,作《祭鳄鱼文》祝之。....自是潮人无鳄患。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出钱之家。愈柔设法其所没男女归其盆盘。仍别其俗法,不许隶人。

 (取材于《旧唐书》,有删改)

【丙】

    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取材于《宋史》,有删改)

[注]①愈:韩愈。②祝:祈祷。③隶:做奴仆。④没: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 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