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江西省抚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翁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也。携妹北上,艤舟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 . 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让其田宅。御史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 . 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使鲍叔为宰 , 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fú)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 , 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注释】①莒(jǔ):春秋时诸侯国国名,今山东莒县。②鲍叔:名叔牙,齐国大夫。他和管仲是同乡好友,鲍叔牙跟随齐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纠。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曾经设计杀害齐桓公。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逃到鲁国。宰,官名,相当于宰相。④法:示范。⑤桴(fú)鼓槌,用来击鼓的工具。⑥钩,带钩,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豆类的挂钩。⑦滨,能“濒”,临近,濒临。⑧动:行动,这里是效力的意思。⑨宥(yòu):宽宥,饶恕。⑩衅:通“熏”,熏香,表示敬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