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岑溪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抽考语文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凄清) B、不可久(居住) C、而从者(跟着) D、石底以出(弯曲)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境过清”相同的一项是(    )

A、物喜 B、属予作文记之 C、全石为底 D、卷石为底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介绍小石潭的全貌。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B、第②段则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介绍水中的游鱼。 C、第③段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小溪的形状和溪岸写得形象逼真。 D、第④段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潭周围的环境气氛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凄”“清”“悄怆”之感,透露出作者贬居心境的孤凄悲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 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