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  隋朝 B、秦朝  唐朝 C、秦朝  宋朝 D、秦朝  明朝
举一反三
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两大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二: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秦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洪武三十年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关经济(严惩贪污、贿赂等)、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标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军传达皇帝旨意

(备注: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设立于明成祖时,职权范围并不明朗,不能直接干预六部之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求。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材料三   “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