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机器人如何改变生活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机器人正在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大推手。2015年年末,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会场汇聚了全球近200家顶尖机器人企业,展示了大量机器人实物,使得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精密机械与观众零距离接触,丰富了大众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②其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展出的柔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比较引人注目。新松的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具备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和碰撞检测等多种功能,具有高负载和低成本的优势,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机器人产品安全性、灵活性及人机协作性方面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特别适用于布局紧凑、精准度高的柔性化生产线。精密装配、产品包装和机床上下料等工业操作对它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具有极高的灵活度、精确度和安全性,将开拓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引领人机协作新时代。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机器人提出了新需求,而科技的不断创新,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保障。现在,不仅工业机器人大显身手,服务机器人也同样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种机器人、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也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新族群。世界机器人大会专门设有服务机器人展区,涵盖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生活、医疗、娱乐、教育等各个领域。

    ④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专用餐饮服务机器人——小智,在众多服务机器人产品中显得独树一帜。小智具有重力感应、自动避障、语音对话和按点送餐等功能,可以部分代替餐厅和酒店服务员重复的送餐递物工作。小智只需充电5个小时,就能连续工作20小时,一次能托起10千克的菜品,而且还不需要假期、保险等人力成本。小智所营造的新颖用餐模式,不仅科技味十足,也间接提升了餐厅、酒店的品牌效应,还为每一位就餐顾客提供了一次新奇的服务体验。这款外形设计柔美的餐饮服务机器人,拥有蓝色和玫红色两种颜色,背部安装的触摸面板可显示和设置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并通过亲切的语音实现人机交互。

    ⑤与参展的其他智能服务机器人相比,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个大型服务机器人“优友”,凭借着其拟人的外形和智能的功能,也吸引到很多媒体和观众的眼光,受到不少追捧。“优友”身高1.28米,体重60千克,外形与科幻电影中的机械战警类似,不过“优友”显然更为可爱一些。“优友”的外壳采用白色环保ABS材料,腿部采用轮式驱动,双手拥有和真人一样的5个手指,每根手指都可以独立运动。“优友”的双臂是用卡榫结构组装起来的,各具有10个自由度,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运动和旋转,甚至可以转到背后进行灵巧操作。

    ⑥“优友”是国内第一个可量产的大型服务机器人产品,也是继日本Pepper机器人之后,全球第二个可真正商用的产品。第三方开发人员开发的各种应用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APP接口集成到机器人身上,使机器人具备各种功能,可以担任银行导引、公司前台、商场导购、展馆导览员和餐厅服务员等工作。

    ⑦“优友”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智能化。“优友”采用锂聚合物电池,充电一次可以连续使用10小时以上,当在工作中检测到电量低时,利用自带的低电量自充电功能软件,机器人会通过定位循迹找到电源完成自我充电,有效规避因电力问题而导致机器人工作中断的情况。

    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世界,未来,人与机器人将成为真正的伙伴。

(1)、新松的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具有哪些功能和特点?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重点介绍了引人注目的柔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以及小智、“优友”两款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和特点。 B、小智具有重力感应、自动避障、语音对话和按点送餐等功能,可以代替餐厅和酒店服务员重复的送餐递物工作。 C、第③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第⑦段划线的“最大”一词,表示程度,说明“高度的智能化”是“优友”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如果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两个例子。(文中例子除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背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然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雪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防止它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亚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它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地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很火。

    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赚更多的钱。

    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

    有一个远方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奇迹,特意为吴庭德老人塑了一尊铜像,以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亚心塔,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塑像所吸引。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①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②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③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④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⑤“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⑥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⑦“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⑪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⑫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⑬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⑭“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⑮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买椟还珠”的故事,虽是寓言,却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想买个水果,结果里三层外三层,满地“塑料新装”令人心疼; 买个化妆品,明明是小物件,却被包装成大礼盒; 还有月饼和粽子的包装,贵金属、红木材料齐上阵,怎么名贵怎么来……这些重复包装、过度包装,增加了成本,抬高了售价,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广受消费者诟病。

有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材料二】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 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装具有容纳产品、保护产品、标示信息、促销等几大基本功能。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有可能导致过度包装。”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雪山表示,不同商品的包装规格不尽相同,但一般来看,商品售价的10%用作包装,便可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 但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增加“含金量”,或者以包装区分产品,制造差异性,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甚至有涉嫌欺诈的可能性。

从包装企业来看,一些企业也存在对包装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磕碰和损坏,商家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是必要的。”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一些小型包装企业对包装的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偏弱,容易导致为提升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的情况。

“限制过度包装,也有赖于消费者意识的不断转变。”在韩雪山看来,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相关举措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逐步从供需两端扭转商家及消费者的包装意识。“只有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更广泛的绿色环保理念,不盲从包装,聚焦产品本身,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才能真正让轻量化、减量化包装蔚然成风。”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美学设计而非包装繁复上改善商品包装,逐渐成为共识。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推动形成包装新风尚。

首先,国家层面要给何谓“过度包装”定出更为明确的标准,划出更为清晰的红线。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一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其中提到,月饼及粽子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月饼不应与其他商品混装,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值的商品混装。(据3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既是针对新情况的与时俱进,亦是针对老问题的再度强化,为的是要引导绿色生产,遏制过度包装改头换面重出江湖。

其次,商家层面也要在包装瘦身上用功。作为上游,商家要创新设计,增加实用性。既能有效保护产品,还可作为收纳盒被二次利用。中游要包装企业革新技术,提质增效。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提供若干种结构和平面设计方案,并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实现对产品的有效力学支撑,在减少包装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下游电商平台激励引导,鼓励原发包装。原发包装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已具备防护功能,无需二次包装就能直接发货的包装形式。

最后,广大消费者是过度包装的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监督,注重商品质量以及商品包装是否注重环保,践行绿色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包装真正回归本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