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政治制度的改革】

材料一: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2)、

【经济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3)、【萌芽出现】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4)、【政策解读】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三体现了乾隆帝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下,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嘎尔尼访华: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由马嘎尔尼率领浩浩荡荡的来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1793年,已经战胜荷兰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英国,派其驻俄公使马嘎尔尼为特使,在承德面见乾隆。

       乾隆知道英王派出这样一个使团就非常重视,当时负责谈判的是和珅,和珅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礼节。英国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表示英国成了中国的臣子了,臣服于中国了,英国不可能臣服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中国也不让步,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的协商结果是马嘎尔尼在觐见的时候行的是单膝下跪礼,免去三跪九叩。8月10日乾隆在万树园接见马嘎尔尼。

       这次访华并没有给马嘎尔尼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但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内阁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这趟“失败”的中国之行,让他对中国有了一番经典的判断和论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从那时起,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逐渐远离“世界文明”,中华民族从世界的一等公民开始滑向二等公民。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

材料二:(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