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j】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宋书》

材料三:(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 11世纪后中国气候的显著变冷,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持续的农业开发,北方湖泊不断消亡,黄河泛滥的次数开始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北方农业从此一蹶不振。气候变冷对于处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的打击特剐严重,草地出现了沙化,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向南边定居农业民族的袭击与掠夺就成为自然反应。北方广大地区的农民纷纷南迁,并铸就了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并成为改革的中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所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所持有的轻视工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正是南、北商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在政治上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尹伯成等著《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 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自1816年起,北半球气候剧降,降水增加,江南处于全国市场的中心,遂成为主要受害者。道光十三年夏,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一直下到九月,大雨引起严重水灾,导致水稻绝收;道光二十三年,再遇大灾,松江棉花种植遭受沉重打击,农村棉纺织业濒临破产。民困导致民变,经济衰退引起了社会动荡。

——摘编自李伯重著《“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

长江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江文明都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20世纪 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壁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 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 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诸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 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

魏晋时期开始, 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 自唐朝中叶以来,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 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