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颍上三校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 11世纪后中国气候的显著变冷,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持续的农业开发,北方湖泊不断消亡,黄河泛滥的次数开始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北方农业从此一蹶不振。气候变冷对于处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的打击特剐严重,草地出现了沙化,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向南边定居农业民族的袭击与掠夺就成为自然反应。北方广大地区的农民纷纷南迁,并铸就了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并成为改革的中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所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所持有的轻视工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正是南、北商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在政治上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尹伯成等著《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 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自1816年起,北半球气候剧降,降水增加,江南处于全国市场的中心,遂成为主要受害者。道光十三年夏,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一直下到九月,大雨引起严重水灾,导致水稻绝收;道光二十三年,再遇大灾,松江棉花种植遭受沉重打击,农村棉纺织业濒临破产。民困导致民变,经济衰退引起了社会动荡。

——摘编自李伯重著《“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

(1)、据材料一,概括11世纪后中国气候显著变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光萧条”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气候变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