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1928年6月,朱德、陈毅领导红四军在江西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8月,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0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表明(    )
    A .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偶然性 C . 否定城市中心论成为党内共识 D . 革命实践催生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6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请回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克盉、克委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候,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盎来纪念这一事件。

    ②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