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亲历农贸市场的病毒检测(节选)

多省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疫情传播安全风险增大。自今年6月13日杭州市首次开展检测工作以来,截至8月31日,杭州共开展了7轮常规检测工作。截至9月27日,杭州市共采集标本8300余份,所有样本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昨天上午,钱报记者与杭州市疾控中心三名医护人员和余杭区疾控中心三名医护人员一起,亲历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病毒检测。

A.咽拭子样本采集 前后一分钟不到

当天,大家的任务是对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重点场所环境、食品及从业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刘牧文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是检测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还有萧山新农都这种辐射范围比较大的批发市场。余杭区疾控中心还会对小型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酒店餐厅、水产生鲜连锁店,还有一些冷链仓储运输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检测。”

上午9点半,记者和6名医护人员到达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冷冻食品交易市场,并从车上带下了用于这次病毒检测需要用到的防护物资。

防护物资有病毒采样箱、病毒采样管、样品记录单、手消设备(速干手消毒剂),生物安全垃圾袋等,“这些可是我们的宝贝,有了这些,我们在工作时才安心。”刘牧文说。

余杭区疾控中心杨方英统计了下,当天,大家共要采集70份样本,其中对物流中心从业人员采集30份咽拭子样本,对重点场所环境、食品采集40份环境样本。

6名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路采集从业人员的咽拭子样本,一路采集环境样本。

穿上医用防护服,戴上N95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鞋套、防护面屏和一次性手术帽,杨方英花了大约5分钟。

a.“戴防护装备有两个要点,一是戴手套和鞋套时要与外防护服完全贴合,二是护目镜和防护面屏要把整个眼部周围包裹——当然,这也是造成呼吸难受的原因。等抽检结束,我的身上一定都是汗水,脸上也会有印子。”杨方英一面穿戴着防护设备,一面对记者说着。

穿戴整齐后,杨方英就开始对从业人员进行咽拭子样本的采集——她一共要采集30份咽拭子样本。

“这就结束了?还以为要很长时间。”被采人员李女士如是说。

每位人员咽拭子样本采集时间前后一分钟不到,被采人员也都很配合,排着队等待检测。

B.抽检时大家都很配合  商家说这下放心了

在杨方英对从业人员咽拭子祥本采集的同时,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朱雷也在对重点场所环境、食品等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当天,朱雷全副武装,他要对大门、把手、地面、冷冻食品外包装、冷藏库内壁等进行检测,“食物和环境采集的是涂抹物,采样时先用病毒采样管中的病毒保存液,充分浸润采样拭子后,对拟采集的物体表面重复涂抹。拭子样本采样过程中,采样棉签只能接触当前采集的样本,避免触碰到其他物体,采集完样品连同记录单冷藏存放于生物样本转运箱中送至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朱雷仔细解读着采样检测。

当朱雷在进行采样时,附近商行的老板也凑近了过来,“哎,这个是不是因为是进口的,所以要检测得仔细一点啊?”

“我这个店要不要也来测一下,测完么放心一点。”

“看着好专业啊,你们辛苦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朱雷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说:“无论是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都会按照流程操作。这次是抽查,如果抽到你的店,就会检测你的店。”

一家冷冻食品商行被抽中了例行抽栓。老板姓范,有些激动:b.“挺感谢的,抽检结果出来,大家都好放心。我在这里开商行20年了,今年的生意最难做了,真心希望生意能早点回归正常。”

整个抽检持续了快两个小时,当天要采集的70份祥本全部采集完毕。

工作人员脱去身上的防护装备之前,要用75%酒精进行全身消毒。6个人脱去身上的防护装备,衣服还是被汗水浸透了,不少人脸上留下了护目镜的印子。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汗水和脸上留下的印子算不了什么,环境和食品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杨方英笑着说。

一位路过的顾客在旁边站着,看了许久,感慨说:“他们为了让我们在餐桌上吃得放心,真是不容易啊!”

(选自浙江在线2020年9月30日讯有删改)

(注释)①咽拭子采集的目的是从咽部和扁桃体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1)、对这篇通讯的介绍,以下分析哪一项最恰当?(   )
A、杭州市对农贸市场的病毒常规检测工作自疫情以来一直进行着,采集样本8300余份。 B、此通讯是对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重点场所环境、食品以及从业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进行了报道。 C、防护物资对进行工作的医护人员很重要,这些东西可让样本采集时间缩短到一分钟。 D、检测的食品主要集中在冷冻食品商行的进口食品上,按流程操作,每个商铺都需要。
(2)、在通讯报道中选用引语非常重要。请在a、b两句引语中选一处,进行点评。

小贴士: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引语的恰当使用可以让新闻可感、可听。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带有个人特点的话、揭示新闻核心的话和在不同寻常的情景下说的话,都值得在采访时详细记录。

(3)、通讯的标题常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为本文取一个主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4)、请你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通讯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 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

    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 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阅读《阿拉山口的油站》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阿拉山口的油站

李 迪

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②这是当地老乡们的口头禅。

③啥意思?是说阿拉山口每年有二百多个风天。

④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大气流,从开阔地呼啸而至,突然遭遇阿拉山口对峙的峡谷,通道变窄,怒不可遏。于是,挂挡提速,摧枯拉朽,能把火车掀翻。

⑤这里毗邻边境线,守疆的哨兵在巨石上刻下誓言:“大风吹不动,诱惑打不动,强敌撼不动。”

⑥我们油站的员工也是这样啊!

⑦接受采访的老站长王继成豪情万丈。

⑧李老师,阿拉山口油站是 2003 年建的,当初寒碜得不敢想,一座小平房,两台加油机。为了躲风,把加油机安在房子里,加油的时候从窗口拉出管子。风大得把人贴在墙上。

⑨我们房前砌着一堵墙,还拐个弯儿,跟厕所一样。不这样不行,赶上下雪,风一刮,雪直接把门堵住,一直堵上房顶,踩着雪能上房,可瓷实了!

⑩锅炉房门前没来得及砌墙,早上起来烧锅炉,哎哟喂,门前一座大雪山,根本进不去。没辙,在雪山上掏个洞,钻进去,朝里推开门。好不容易点着火,冒出的烟瞬间变成霜。

⑪阿拉山口这地方,方圆百里就我们中石油这么一个油站。站前公路连通着哈萨克斯坦,外贸车,旅游车,施工建设车,进进出出,全靠我们加油。站里算上我,只有四个人,白天晚上连轴转。白天还好说,晚上真叫一个苦!我们都戴着棉帽子、穿着皮大衣睡觉,随时准备上阵。窗户挡不住风,贴塑料袋,贴胶布,贴啥都没用,风把窗户拽下来是常事。半夜来车加油了,揉着睡眼摸着黑,走着走着被风吹歪了。加油区离站房也就五十来米,愣过不去。

⑫别的地方给新员工培训,首先是不准烟火。我们不同,新员工来了,首先培训顶风顺风,告诉来加油的顾客,停车一定要顶风。如果顺风,一开门,哗的一下,门就没了。这样的事不新鲜。风来得急,刚才还风平浪静,就在开门这工夫,突然来了,贼快!我们收钱也是,正数着呢,一下子来风了,钱直接就飞了。哪去啦?艾比湖里去了。艾比湖离我们这儿不远,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

⑬风把钱吹走是小事,把人吹走就坏了。

⑭站里的计量员是个小姑娘,油罐车送油来了,她要去计量。刚出门就被风刮倒,刮倒就站不起来了,骨碌碌,骨碌碌,随风滚到围墙前,眼看要撞得头破血流,我扑过去一把抓住。抓住了她,我也刮倒了。又上来人,大家互相搀扶着,这才回到屋里。别说刮倒了,就是走路,都要两个人相互抓紧才能走稳。

⑮这是把人吹走的,把车吹走更叫家常饭。有一次,我去外单位结账,到了地方,把车一停,手刹一拉,就上楼了。结账下来一看,哎哟喂,车没了!当时就急了,瞪大两眼找。找来找去,车尾巴在人家一辆桑塔纳 2000 的门上插着呢!阿拉山口的人好说话,车主也认识我,说啥也不让赔。那哪儿行,推来搡去,好歹收下钱。我说真邪了,我拉手刹啦,咋还被风吹跑了?车主说,光拉手刹不行,没风还行,风一来就玩儿完。

⑯对付阿拉山口的风,真不是一日之功啊!面对恶劣的气候,站里没一个打退堂鼓的。

⑰李老师,您看见楼前的雨棚了吗?这已经是第二个了。第一个生被风刮塌了。说实话,建那个棚,我们很费心思,用特别粗的钢结构扎根儿,让它有个韧性,不让风硬吹,硬吹容易倒。就是这样,仍然禁不住风。那天,我在棚下加油,加着加着,忽然觉得楼房在晃悠。啊,咋的啦?要地震?再一看,不是楼房晃悠,是雨棚被吹得站不住。坏了,根儿松了,明天得停业抢修。想不到,当天晚上雨棚就塌了。真悬啊,刚好有一辆货车进来加油,一个柱子突然倒了,紧接着,整个雨棚哗啦一下子就塌了。那劲儿真大,生把另外的柱子砸断了。幸好,车装得高,雨棚搭在了货上。司机没事,加油机也没事。第二天一早,我赶紧找吊车,吊起雨棚,赔了人家的损失。

建新雨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油站不能停业,多少车在等着加油啊!咋办?我们就用棉被把加油机包起来,顶着风加油。在我们看来,沙子打伤脸不怕,别打坏了机器。

⑲阿拉山口的风不等人,为了避免损失,我们就学着看云识风。

⑳站里有个员工,只要西北有点儿咋样的云,他就能说出啥时候来风。只要他一说有风,我们自己就先疯起来,手忙脚乱做好准备。结果,风真叫他给招来了,打得人脸疼,说话都喘不上气。

㉑阿拉山口的日子就是这样,辛苦也伴着快乐。

㉒李老师,您看见哨兵在大石头上刻下了誓言,那石头叫“顶风石”。它迎风屹立,岿然不动。哨兵以顶风石精神,手握钢枪,保卫祖国。我们油站的员工也像哨兵一样,手握油枪,恪尽职守。狂风吹不动,暴雪当银装!

㉓采访结束了,天也快黑了。

㉔老站长说,今天夜里有大风。

㉕啊,我说,看不出来呀。

㉖他笑了,那您就等着感受一下。

㉗半夜,果然起风了。风力十一级,飞沙走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