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当自己的伯乐

吴淡如

    ①我们曾读过韩愈的《马说》一文,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就会沦为常马,死了也没人知道它是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也许大家都因之而相信,一定要有伯乐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很多未获成功的人,也常常认为自己本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只是时运不济,没遇上伯乐,害得自己的天才被埋没了。

    ③伯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无疑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每位伯乐所扮演的都不是“一路扶持、始终相依”的角色,他或许陪过成功者一段,但终须放手,最重要的障碍还是由成功者自己跨越的。

    ④人生遇到伯乐,固然有助于成功;而伯乐可遇不可求,不遇伯乐,我们就注定是失败者吗?

    ⑤不久前,有位记者问曾获得世界冠军的羽毛球选手熊国宝:“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木讷的他想了想,坦诚地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自己。”

    ⑥原来他入选国家队时,只是“绿叶”的角色。教练选了他,并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当陪练。他没有埋怨,也没有懈怠,他赏识自己的球技,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功。那些年,为了增强体能,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他依然早上5点去晨跑。

    ⑦那一年他垫档参加世界大赛,大家都认为他是去当“牺牲打”的,没有人在意他会不会打赢。没想到他竟然势如破竹地一路赢了下去,甚至赢了教练心中最有希望夺冠的队友,得了世界冠军,一战成名。

    ⑧没有教练赏识自己,他自己赏识自己;没有教练栽培自己,他自己栽培自己。当机遇垂青时,他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如果他当初纠结于“绿叶”的角色,埋怨教练“有眼无珠”,自我放逐,那么,当机遇降临时,他定会措手不及,最终当个“牺牲打”罢了。

    ⑨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需要诸葛亮费尽心力来扶持的阿斗。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99%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在人生道路上,若不遇伯乐,我们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

(选自《青春励志》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章开篇从韩愈的《马说》写起,有什么好处?

(2)、阅读③④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④段的作用。

(3)、从论证过程看,文章是如何阐明“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这一观点的?

(4)、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小题。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泰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A】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安检员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得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 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d)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竞赛人生与教育功利

吴锦祥

    从“沉重的书包”到“钱学森之问”,教育每每被人诟病,甚至诛而伐之。但若真要实施改革,许多人又不愿意了。

    多年前教育部门就明确不准暑期办辅导班,某校偷偷借用民居照办,结果被主管部门发现后要予取缔,但学生家长们闻讯蜂拥而来,自动结成人墙,不让相关人员进入,形成冲突。众人将其归之于高考――在高考指挥棒下,“减负”、“素质教育”等等不过是口号、表面文章,许多学校都是“轰轰烈烈 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但高考制度的背后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国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教育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中国人的高考情结是举世罕见的。进入一个好大学意味着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好的就业机会、高端高薪、上流社会。于是就要拼,就要延伸到前端――中考,再延伸到小升初,现 在又延伸到小学入学,甚至幼儿园了。

    报载有人为了挂个学区房的户口,不惜买下了一个厕所,让人啼笑皆非。最近上海某知名民办小学计划招生120人,蜂拥而来的报名者超过4400多人,招录比例超36∶1。于是学校在小朋友的面试上煞费苦心,偏题怪题频出;于是家长们高度紧张,在培训辅导上下足力气;在等待学校通知的几天里家长更是心神不宁、焦虑不安,甚至有个家长“做菜不慎三次切破手。”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偏颇和执着,但时下中国人流行一句话,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既是一句广告语,也是国人真实的心理反映――国人是将人生看作一场竞赛的,竞赛当然要重名次,当然要重“起跑”。这与教育的功利是相吻合的。

    多年前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乡村教师在黑板上挂了两双鞋,一双是皮鞋,一双是草鞋。老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满座学生说:“你们的未来有两条路,一条是进大城市穿皮鞋,一条是回家穿草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和命运。走哪条路由你们自己选择。”老师的用意和引导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当然越来越“务实”了,考试第一,分数第一,他们只参加与升学挂钩的各类竞赛,而不愿参加普及性的科技活动。他们在国际“奥数”等竞赛中大显身手,但在进入职场后却无所作为。某大学图书馆公布的借阅图书榜单上,导人成功的图书受追捧,占了全部图书的半壁江山。一位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对成功和成就的理解时作了最真实、最让人尴尬的注解:“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这就是当下众多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终极目标,也是他们发奋读书的原动力。在这种功利性下,学生怎么会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呢?

    功利性还表现在学校和教师身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压缩甚至取消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盲目扩招,片面强调就业率,甚至弄虚作假上报签约率等等,他们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与创造能力、独立精神、批判求异思维等格格不入。

    其实中国人在教育上的功利并非起于今日,可谓“源远流长”,如“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入朝做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 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久邦数码创始人张向东曾说过:“中国CEO在一起基本没爱好,全在谈生意,而硅谷很多人请我参加跨湾长跑之类的活动。他们只想着改变世界,而以前中国创业者总是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一个是着眼于改变世界,一个是着眼于改变个人命运,这就是两种教育体制下的不同追求和选择。中国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专家潘建伟也有一番感慨:他在奥地利山区度假时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在德国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时又碰到一个小护士,她们竟然都知道他的名字,并且对量子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他始料不及。而在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他,熟人相遇也乏人关心他的研究,而是询问他最近有没有上媒体,获得了什么奖项。他表示,现在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浮躁的氛围的确对科学研究不利。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警告说,“为名为利学物理是很危险的事情。”无论是丁肇中还是潘建伟,是居里夫人还是爱因斯坦,是钱学森还是陈景润,倘若在功利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下,是很难有大作为、大成就、大贡献的。犹如鸟儿飞翔,总是想着竞赛,总是想着名利,它的翅膀还能那样轻松吗?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