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拱桥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②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说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③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上,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④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⑤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儿,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的躲开他。

    ⑥因缺了两颗牙,他讲课吐字有些不清。比如把“二”读成“à”,我们跟着喊“à”,他就酱色着脸说:“我读‘à’你们不能读‘à’。”我们就齐了声喊:“是,老师,你读‘à’我们不能读‘à’。”可是我们怎么读呢?他就无奈地笑了,说:“老了,教你们爹妈那会儿,我可不这么发音的。老了,说老就老了。”他那会儿真比谁的爷爷都老。

    ⑦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⑧那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趟来趟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捶着弯背,哗啦哗啦趟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⑨“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眩晕,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⑩“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⑪“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我闭上眼睛,趴上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他粗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⑫“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狠踹了他一脚。

    ⑬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如今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⑭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 , 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了老师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2)、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对第⑫段画线句子做点批注。

(3)、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4)、“拱桥”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结合文中三处划线的地方(①⑦⑭段中),说说用“拱桥”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网络。它能把某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受信息资源。
      ②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材料,不是钢筋混凝土和沥青,而是光导纤维。一条典型的光导纤维,直径不足13毫米,其中却包含着32根用塑料包guǒ________的玻璃纤维。
      ③信息高速公路以光导纤维为媒介,激光脉冲束为数据载体来传输信息。光导纤维柔软而坚韧,传导能力特别强。经过处理的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变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输到远方。信息高速公路每秒钟可以传输30亿比特的信息——相当于1秒钟内传输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信息的失真。
      ④信息高速公路是以交互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高速公路的“入网”十分便捷。用户(   )把电脑的专用接口卡接到电话线上,(   )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用户还可将电脑、电视、电话连成一体,以便多种通信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
      ⑤有了高速传输功能的光导纤维,又有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再加上卫星通信的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便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⑥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久前,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诊所的医生,根据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病人肝脏图象,指导远在2000公里外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肝脏的图象是那里通过人造卫星传送过来的。这是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的远距离医疗。除此以外,它还可以使远隔重洋的通信双方,彼此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让学生在电视屏幕上请最优秀的老师为自己上课,而且能够互相对答;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随时翻阅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
      ⑦信息高速公路________。办公会议可在各自的家里进行;天南地北的贸易伙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复杂的研究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进行交流……
      ⑧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提高幅度预计可达20%~40%。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预测,美国12年内投入1美元的资金将增加6美元的产值。
      ⑨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全球性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自1993年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的发展却是惊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始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缩短地域之间的距离,形成频繁交往的新型社会。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伪证”

    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

    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 , 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重庆4月25日电(记者柯高阳、周闻韬)幼儿园、中小学聘请的所谓“金牌外教”涉嫌非法就业,有的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留有案底……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中介机构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柏克莱公司从2013年起非法组织外籍人员入境就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大批不符合资质的外籍人员进入幼儿园成为外教。江瑜说,柏克莱作为一家教育咨询公司,除了在注册、缴税时与工商、税务部门打过交道,“没有其他政府部门来管过我们”。

公安机关在柏克莱公司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模板,甚至还有一枚伪造的南非警察局印章。

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涉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赖寒松介绍,柏克莱公司对外籍人员实施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组织性强,隐蔽度高。这些外籍人士又通过挂靠在幼儿园名下披上“合法外衣”,给公安机关侦办带来了难度。“此次涉案的部分外国人我们也曾经按规定核查过,但他们有正规工作签证,从事的工作也符合要求,一线民警往往难以甄别出真伪。”赖寒松说。

    材料二: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的学历与教学经验均远远低于国家设定的门槛条件,连最基本的授课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来自南非的Alice说,她在柏克莱公司只接受了1个小时的培训就被派到一家幼儿园上课,而在此之前她“从没当过老师”。

    除了教学质量堪忧,不符合资质的外教还容易带来校园安全隐患。在查办重庆柏克莱公司案件时,公安机关发现,涉案的18名外教中有两人此前已被边控。“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有案底,却还在担任教学工作,给校园安全埋下隐患。”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派出所民警郭旭说。

    “重庆市的来华外国人数量以年均40%的速度激增,与此同时,持旅游签证入境非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赖寒松建议,消除不符合资质的外教安全隐患亟需多部门加强联动,协同推进整治。

    针对不符合资质的外教非法就业带来的安全隐患,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中介机构及外教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强化管理,定点定时抽查。同时加大审核力度,要求用人单位在聘请外教时加强对外教人员的出入境资料、教育资格等审查。

    材料三:

    重庆外语语言学习比例

   

    图1

   

    K12课外辅导机构调查图

   

    图2

    材料四:

    中国的成人英语培训市场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以及短暂的低迷期后,将在2019年后步入稳健增长期。未来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将会持续走俏,市场快速增大,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预计到2025年少儿英语的培训市场将会占到整个培训业的70%左右,整个英语培训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在如此巨大培训市场规模下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首先,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各种类型的资本争相进入英语培训市场,很多经营者对教育尤其是对英语教育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很多经营者的理念不够系统完善,其次,虚假广告、欺骗行为大行其道。如同很多服务市场一样,英语培训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英语培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信息的掌握是完全不对称的,很多人在选择英语培训机构时非常茫然,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太少。最后,市场竞争无序,价格混乱。截至2018年英语培训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单重庆一个城市就拥有英语培训机构2000多家,而每年新成立的有300多家,而每年倒闭的也有300多家。质量好,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在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拼使降低价格,扩大生源。价格战此起彼伏,价格相差悬殊。同样是口语培训,同样是三个月,有的培训机构报价是600多元,而有培训机构报价是3000多元,相差好几倍。在残酷的价格战中,很多培训机构只有选择关门,而每一家培训机构的倒闭就意味着成百甚至上千学员的时间与金钱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挫伤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影响了整个英语培训市场的正常发育。

(《2019-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追寻先生情怀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让我们追寻叶嘉莹先生的足迹,去感受她博大的情怀。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

陈玉洁

①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叶嘉莹说。

②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浓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③“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A]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作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国”。

④1978年,暮春的一个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一地的樱花,让她警醒年华似水,人生易老。

⑤1979年,叶嘉莹回国,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

⑥“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读古人的书籍,就越觉得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真是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是诗词的创作。不只因为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打动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

⑦有评论说,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而叶嘉莹自己说:“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还是唐诗、宋词,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的。”

⑧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

⑨刚归国时,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学生们如饥似渴,不仅是南开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把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她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B]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到七八十岁的专家学者,无不欢喜赞赏。

⑪1989年,叶嘉莹退休。她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中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古典诗词诗坛上。她的很多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著名的专家、教授。还有一批欧美学生,已成长为汉学专家,活跃在欧美讲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⑫她还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

⑬现在,叶嘉莹以90岁的高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

⑭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让人在贫贱的时候不愁苦,让内心保持平和,没有比读诗更好的了。“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了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说,是学诗的缘故。”

(选自《人民画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