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观天巨眼” FAST

       ①随着FAST(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镜片”吊装完毕,其主体工程反射面单元系统——直径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锅盖”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它被称作“天眼”。

       ②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如今,“天眼”反射面单元完工,用FAST工程总工艺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启明的话说,就好比500米口径的“大锅”建成了,300米的“碗”可以在“大锅”里滚来滚去,以便接收宇宙信号。事实上,FAST在此之前的调试过程中,就已经接收到一些信号——这口大锅的每一次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信号“接收”的过程。

       ③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一手的宇宙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要把背景的杂音过滤掉,才能知道它究竟“听”到了什么。毕竟,处于调试阶段的“倾听”环境不够理想——FAST无法忍受一个充斥着电波的环境。同时为了把工程开挖量降到最低,通过卫星搜索,层层筛选,最终定址于黔东南一个名为大窝凼的“天坑”。大窝凼形状大而圆,与FAST造型最接近。周围有3座山峰,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犹如一个天然的锅架,刚好稳稳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除此之外,这片洼地附近一带人烟稀少,宁静的旷野环境还有利于减少电磁波对FAST带来的干扰。对这口大锅来说,这将是一个极佳的观测环境。

       ④值得一提的是,受自重和风载引起形变所制约,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一般只有100米。而采纳索网结构的500米口径“天眼”轻松突破百米极限,不仅开创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建造的新模式,而且其投入使用后的灵敏度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的3.25倍。

       ⑤专家表示,针对贵州当地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冰雹和雷暴天气,“天眼”也都已做了相应准备,例如为避雷,给所有金属设备整体接地,一旦遭遇雷电能很快消散。而且按经验测算,当地极端天气在一年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通常在10天左右),因此影响不会太大。

(1)、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说说FAST为何选址大窝凼?

(2)、说说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采纳索网结构的500米口径“天眼”轻松突破百米极限,不仅开创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建造的新模式,而且其投入使用后的灵敏度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的3.25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八岁,一个人去旅行(节选)

吴念真

       她一直看着我,凹瘪的嘴一直不停地嚼着什么,让我有点不自在、有点害怕起来。于是,我只好转身跪到椅子上,面对车窗假装看风景。可是火车一下子开进了三貂岭和牡丹之间那段超长的隧道,风景不见了,窗户上又反射出那个老婆婆的身影。也许是因为车厢里白白冷冷的灯光,她的脸显得有点吓人。在轰隆的车声中,我忽然听见她出声说:“囝仔!”

       我回过头去,看见她正向我招手。

       刹那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婆婆好像察觉我的犹豫,伸手从空空的菜篓子底捡起两三个小小的、有点熟过了的芭乐说:“来,这给你吃!”

       我只好慢慢走了过去,低着头,慢慢地接过芭乐。

       不过,就在那一瞬间,我却再也不怕了,因为她身上有着跟祖母一样的味道,那是擦在头发上的苦茶油的幽香。

       她把我拉到她身旁坐下,一边说:“这没人要的,你吃。”

       一直到我咬下第一口芭乐之后,她才问我:“你一个人要去哪?”

       我说宜兰。

       她似乎一点也不惊奇,笑着说:“这样,阿嬷就有伴了!阿嬷要到罗东,你下车的时候刚好可以叫我一声。”然后,好像很放心似的,把手上吃剩的半个芭乐放进口袋里,又交代我一声:“要记得叫阿嬷哦!”随即便轻轻地、舒服地靠向椅子,闭起眼睛睡了。

       我有任务在身当然不敢睡,其实,也睡不着。因为我的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期待。

       我知道过了三貂岭的隧道,另一个更长的隧道就在石城附近。每当火车穿过这个隧道,天地彷佛就开阔明亮起来,无边的海洋会一下子蹦了出来,出现在车窗外,于是我将会看到湛蓝、起伏不停的海,看到船,看到远远的一个小岛,看到缓缓扇动着翅膀慢慢掠过海面的鸟群……对一个山上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幅令人期待的风景,一个始终眷恋的记忆,绝对没有放弃的理由。

       那天,我便跪在座椅上,一口一口慢慢嚼着芭乐,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扇毫无阻挡的车窗,满足而感动地重温那样的经验,要多久就多久,没有人会叫我下来坐好。阳光很强、很热、而且刺眼,但我一直面对车窗,拼命装载眼前的风景,开心地想唱乱七八糟的歌。

       忽然,我感觉好像有人慢慢靠近我,最后甚至整个人都重重地倒在我跪着的腿上。低头一看,是老婆婆!她歪倒在椅子上,头靠着我的腿,而全身却正滑向地面。我想拉住她的手臂,想把她往椅子上拖,可是拖不上来。她灰白夹杂的头发下的脸青白青白的,像夏天晚上常闯进屋子里的一种大蛾,连嘴唇也一样。

       我忽然想到:她会不会死掉了?因为她的脸几乎是冰的。我想叫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就在这同时,我已经听见自己的声音叫着:阿嬷!阿嬷!

       阿嬷没有反应,我用力摇晃她,她还是一动也不动,我急得想哭,忽然又想到村子里矿坑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喊:救人喔!救人喔!然后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的情形。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胆怯地喊道:“救人!救人喔!”

       这一叫,有用了。一堆人全过来了,一边问说:“怎样啦?怎样啦?”

       我说:“阿嬷好像死掉了!”

       众人一阵大乱,我被挤到一旁去,听到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没见过她呢,谁认识啊?这么老了,还带孙子出来做生意!”我真想跟他们说:我不是,我不是她的孙子!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人在帮阿嬷抓痧,用力捏着她的肩膀和背脊。她始终闭着眼睛,被人家翻来翻去,像布袋戏偶一样,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只是背过身去,不敢出声。

       人声依然嘈杂,有人说:“喂,谁有万金油还是白花油?”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有!”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万金油,递给从人群里伸出来的一只手。

       这时,有人发现我在流泪吧,有一个女人说:“不要哭,不要哭,阿嬷没事,傻囝仔!”她拉我到阿嬷面前。阿嬷眼睛睁开了,有人正用我的万金油在帮她擦额头和太阳穴。那女人跟她说:“阿婆,还好你带孙子出来,不然,你昏死到苏澳还没人知道!孙子这么聪明、孝顺,你很有福气呢!”

       我又急着想跟他们说:我不是她的孙子……但还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到阿嬷一边笑着频频点头,一边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

       “阿嬷要照顾好哦!回去跟你爸爸妈妈说,阿嬷这么老了,不要让她挑太重、跑太远,记得哦!”人们叮咛着,我和阿嬷一样,流着泪,频频点头,静静地看着他们慢慢散去。

       在火车规律的摇摆和“喀答喀答”声中,海,看不见了。

       我知道,下一站就是宜兰。

       阿嬷没说话,一只手里捏着什么,另一只手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感觉到她塞给我好几个铜板。

       “我不要,我妈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给的钱!”

       “你真傻呢,妈妈问你,你就说是阿嬷给你的,阿嬷不是别人啊!”

       后来,我拿了阿嬷的钱。一直捏在手里,一直到下车。然后,我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关上了门,离去。最后一眼的阿嬷是笑着的。

       当我走出火车站,向附近的姨婆家走去,一边把手上的铜板放进口袋的时候,才发现,我忘了把爸爸给我的万金油拿回来了!当姨婆惊讶地看到我一个人出现在她家门口,大呼小叫地骂起爸爸的时候,我还在想那半盒万金油的事。

       想,它现在会在哪里呢?

       回程的火车上虽然没有万金油,我还是没打瞌睡。

       最后,当我背着雨伞和姨婆送的五斤青蒜回到已经昏暗的村子,远远地看到在路口不知道已经等候多久的祖母的身影时,忽然发现,她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

       怎么会?

       我很急地跑向她,并且大声地叫着:“阿嬷!阿嬷!……”

﹣﹣选自《读者》2012年第6期

     【注释】①阿嬷(mó):对老年妇女的称呼。②囝(jiǎn)仔:指小孩或孩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止咳药,不可乱用

    ①东莞桥头镇一男子喝止咳水成瘾,两年来,他不断在外面借高利贷,还拿刀逼父母卖房换钱买药,亲属已经替他还了10多万元。

    ②止咳药大多数都含有兴奋剂?止咳药里为什么要放兴奋剂呢,难道是制药企业“不规矩”?喝了真的会上瘾吗?

    ③兴奋剂的英文为Dope,医学上,兴奋剂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来在体育界,被泛指作用于人体,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一些运动员为了谋求更好的运动成绩,就有可能寻求这些药物的帮助。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抑制红细胞生成组织中的红系祖细胞凋亡,促进红细胞的产生。医学上用于治疗肾衰、肿瘤等引起的贫血。但被挪用至运动员后,由于能大幅度提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加。这完全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策略,在短跑、跨栏等田径比赛中,EPO相当于肌肉的助推剂,提升肌肉力量,让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中坚持的时间更久。

    ④不过,确实有些常用药物中含有兴奋剂。据统计,市场上销售的止咳药水中,超过1/3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麻醉精神类管控药品。而在《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品种名单》中,麻黄碱赫然在列。可待因和麻黄碱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引起中枢刺激兴奋作用,让人精神振奋,产生“快感”,本已疲乏的大脑得到“充电”。不过,药物的作用实在是复杂。这些“兴奋剂”对运动员来说是违禁药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们又是治病的良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会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反而能治疗某些疾病或者缓解某些症状。

    ⑤可待因属于阿片类麻醉药,具有镇痛镇咳作用,可以抑制呼吸及肠蠕动,多种止咳、止泻药物均含有它。而麻黄碱则用途广泛,支气管哮喘、百日咳以及很多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都有它的身影。它还是常用的术中升压药物,能扩大瞳孔,治疗重症肌无力、痛经等。

    ⑥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这些兴奋剂不会在普通人身上产生兴奋的效果。那么,会不会有人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常用药物来谋求“特殊”的兴奋?要知道,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一些类似的药物甚至已经打着“高考兴奋剂”的幌子进入了市场。不过,靠吃止咳药谋求好成绩恐怕有点难度。药物可以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但不等于它能促进学习,提高成绩。何况是药三分毒,服用过量麻黄碱能引起精神极度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就会找上门。长期使用过后,若一时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渴望能马上吃一点。焦虑、失眠、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头痛、心悸、出汗,便是表现。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刘俊彪医生告诉记者,“该院每年都有几十名到近百名患者来治疗止咳水上瘾症,患者都是年轻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喝”。普罗大众还是尚需理性的看待它们。在医学上,他们是有明确治疗目的的药物,若偷梁换柱,如给走向考场的孩子使用,则几无任何益处,若产生“上瘾”症状,不但让家长心焦,还会贻害孩子学业。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江大红

    ①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②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④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⑤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⑥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⑦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⑧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摘自《生命时报》2015年4月,有删改)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 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作者:侯利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