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

    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

    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真可与青蛙媲美而称为“两栖稻”。这种稻是由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为保护人类家园,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

    ③众所周知,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的农业用水却占总用水量的80%,而种水稻的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国际水稻研究所早已发出警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到那个时候,水稻就会因供水不足而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局面,未雨绸缪,上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决定培育节水稻。

    ④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水稻”和“旱稻”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生长在沼泽地带的“野生稻”。“野生稻”的子孙们,有的逐渐下水了,有的却跑上了岸,久而久之,在水与旱的条件长期影响下,各自适应了水或旱的环境条件,就成了在许多性质和形状(性状)各不相同的水稻或旱稻。水稻和旱稻虽然在性状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从决定性状的基本原因(基因)角度分析,真正的基因不同的不多,绝大多数基因还是相同的。基因相同,性状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这是因为水稻和旱稻为适应环境条件而基因表现不同或基因修饰造成的遗传性状,叫做“表观遗传”。因表观遗传不同的两种水稻,如果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就比较容易得到性状之间新组合的后代。科学家根据这个科学分析,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了几个基本材料进行了水稻和旱稻的有性杂交,并且从杂交种第2代起就开始根据需要进行了严格的挑选。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他们终于得到了符合要求的“节水稻”。

    ⑤节水稻一生所需的水量只有水稻的一半,而且这种稻的产量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远远超过旱稻。节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明显比旱稻好,与水稻相比也毫不逊色。节水稻根系比水稻发达而可在坡地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坡地上种植节水稻只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它就可以完成正常生长周期。

    ⑥与水稻相比,节水稻无需成天在水中生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药、肥料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如此,水稻田因泡水过久而引发的甲烷排放也会因改种节水稻而被阻断。许多事实表明,节水稻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节水标兵,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模范。此外,节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都比较容易实现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⑦科学家们在培育出节水稻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培育出了一批更高产量的节水杂交稻。现在,这些节水杂交稻正在陆续走向祖国大地。

(作者潘从光、曾溢涛,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根据文章第②段,给“节水稻”下个定义。

(2)、根据第③段,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培育节水稻。

(3)、培育节水稻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中国节水稻有什么优势?

举一反三
阅读徐德新《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今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终于让人们一睹黑洞的“芳容”。

    ②黑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它源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推论,揭示了物理学中的极限。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也就是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们会膨胀,失去质量,然后冷却形成白矮星。但是炽热的天体中较大的,比如9到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会随着一场大爆炸——超新星爆发而坍缩成中子星。本来恒星可以通过自身的核聚变产生持续向外的推力,以平衡恒星自身质量向内的引力。爆发后恒星的残骸不会再提供推力,但自身巨大的引力还在,就只能向内坍缩。当它持续坍缩,半径收缩到史瓦西半径时,黑洞就诞生了。

    ③黑洞无法直接观测,科学家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它往往被其他明亮的物质包围,这使得我们很难看到黑洞本身。看不见,并不完全因为它是“黑”的。在此之前,我们实际上能够观察到的黑洞,是视界以外的部分。天文学家通常不会尝试直接观测,他们要寻找黑洞存在的间接证据。

    ④以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命名的望远镜,专门观测不同天体发出的X射线。对于黑洞存在的最好证据就来自这里。在黑洞的引力下,吸积盘内物质落入黑洞的速度极快,物质之间的摩擦使它被加热至数十亿度的高温,从而发出辐射,这些辐射就包括有X射线。来自哈勃望远镜和甚大射电望远镜数据合成的图片,显示了来自20亿光年外,有银河系质量1000倍大小的武仙座A黑洞爆发出的喷流。人们认为喷流正从半人马座A中心的黑洞喷发出来。这些喷流供给了大量的辐射气体,而这些气体远远超出了可见星系的范围。这些喷流比星系本身还要长。天文学家记录了黑洞周围恒星20年来,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运动的恒星数据。那些恒星在围绕一处“空白”以每小时1800万千米的速度运行。

    ⑤虽然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天文学家仍想出了办法观测到它。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使用越来越大的光学镜面来观察宇宙中物体,但观测不到黑洞,于是天文学家用虚拟的方法把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变大,制成视界望远镜,搜集黑洞发射出的射电波。科学家得到的是黑洞发出的射电波数据,要把它们还原成一个可视化的图片非常困难。观测10天,分析两年,最终得到了这张黑洞照片。

(摘编自中纪委网站科技视界栏目《人类认识黑洞的小小一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荡

许冬林

①每日上下班时会路过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雕像,是位古代将军骑着战马挥舞着兵器,正在冲锋陷阵。春天时,我会经常进园子看花,顺带看一身戎装的将军雕像,看着看着,慢慢就有些心惊。

②——似乎花的开放里,也有金戈铁马的动荡之气。

③素白的梨花、娇媚的海棠、端庄的玉兰,以及小家碧玉的粉色李花……累累簇簇的花儿,千军万马呼啸盛开。在我仰视的目光里,那么多的花蕾都张开了花冠,仿佛重门次第打开,迎接阳光的加冕和蜂蝶的朝贺。在春日,走在花荫下,便是走进了花的浩荡大军,走进了花的奢华国度。它们把所有的家底都兜出来,盛开呈现。开得真是盛,盛得让人担心——这样蓬勃盛大的开放,总有撑不住的时候。

④不论桃还是李,不论海棠还是玉兰,这些树,在春天,开放得天真烂漫,也开放得烽烟四起。那些花瓣,饱含汁液,散发芳香,像是盛世霓裳,也像是前仆后继举起的战旗,向着更高、更远处的树枝发起冲锋。

⑤花朵内部似乎也有战争,它们彼此推搡排挤,都在追赶阳光,都在抢夺最好的沐浴阳光的位置。它们相互追赶着盛开,一些开不动了,蔫下来,被新的花朵踩踏、掩盖。在繁丽的花海之中,它们此消彼长,此生彼灭,倾轧和斗争一刻未停。坐在花荫下,听见蜂蝶飞舞的热闹之声,这些蜂蝶之声掩盖了花朵的喘息、呐喊、呻吟、叹息,抑或唱诵。

⑥在落雨的早晨,横穿整个公园去上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夜风和雨,带着似草莽英雄扫荡而来的钝力,加快花事涤荡。不论它们昨天是相互挤对着开,还是齐心协力地开,现在,它们都败给了风雨。风雨清洗高处和低处的树枝,重新安排花朵及其他一些事物的命运。低处的灌木丛上,假山上,湿漉漉的林荫道上,草地上,小河上,到处都是流落的花瓣。红的、紫的、粉的、白的,数不清的碎花零落在地,落在尘泥中,落在流水里。昨日那奢华盛开的花花世界,已经四分五裂,已经七零八落。抬头看树顶,树顶已然空荡冷清,寥寥几朵还没零落的花儿,像一个个落寞哀伤的送行者。

⑦生命的轨迹是一根抛物线。在抛物线的顶点处,空气只需微微动点手脚,一团小小的气浪,就会让那些堆积高耸的花朵开始坍塌瓦解,随风飘荡。是的,即使没有雨,花朵一样会坠落。它们会被自身的重量所诅咒,坠毁于低处。没有雨,它们可能会被微风吹送着,把流徙的旅程走得更远一些。微风会把这些被命运诅咒过的破碎花瓣送到游园人的头顶上,送到熙熙攘攘的街巷里,送到停在地铁口的共享单车的车筐里……它们最后被环卫工人收纳进垃圾桶里,运到城外去。它们再美,再盛,终归还是寂寂无闻。

⑧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在夏初的宁静里,我抬眼看那些绿得近乎呈黛色的树枝,暗自感喟。回首它们的花开时节,多像养肥了的欲望。它们用颜色做姓氏,红最煊赫,黄是尊贵,紫和蓝暗藏凛然兵气,白作书香世家姿态……这些颜色,各寻高枝驻扎,俯视低处幼草、苔藓、菌类和奔忙的昆虫。这些花儿,在三春的阳光里,曾经开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曾经开成高门望族,赚尽世人的仰视。

⑨三春之后,风雨过后,花朵被拆解,回到泥土,比草更低,比幼草、苔藓、菌类和昆虫更低。花朵终于安静,生出无限善意。它们与泥土交融,供养比它们高的植物和动物。

⑩当绿叶在枝头膨胀,青涩的果子怯怯又欣欣然地在枝叶缝隙间隐现,一棵树至此完成了一个季节的更替,开始新一程的追赶和新旧交换。

⑪每一回上下班,路过花事阑珊的公园,就像路过销烟已歇的战场。那些曾经汁液奔涌的花儿,现在弃甲倒下,战袍遍地。隐约的花香像是还没干透的血液,像是还没被风吹散的呐喊,像是它们挂在胸前的姓名牌。它们一时被认出,它们很快被尘泥掩盖。

(选自《读者原创版》2024年02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