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小对磷元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员通过质粒P把水稻耐低磷因导入小麦细胞得到耐低磷转基因小麦,基本流程如下图。质粒P含3种限制酶(NheⅠ、EcoRⅠ、SalⅠ)切割位点,全部切割可以得到F1、F2、F3、F4片段,标记基因和启动子分别位F1和F2片段中。耐低磷基因两侧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为NheⅠ和Sal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blank#}1{#/blank#}法,还有基因枪法和我国科学家独创的{#blank#}2{#/blank#}法。
(2)有人将质粒P用NheⅠ与SalⅠ双酶切割后,与耐低磷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得到的重组质粒不一定都是所需要的,原因是{#blank#}3{#/blank#}。
因此,需采取以下步骤进行重组质粒的构建:
第一步,取质粒P用{#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酶切割,从中选取{#blank#}6{#/blank#}片段备用;
第二步,另取质粒P用{#blank#}7{#/blank#}和{#blank#}8{#/blank#}酶切割,从中选取{#blank#}9{#/blank#}片段备用;
第三步,将耐低磷基因与前两步选取的片段用DNA连接酶连接即可得到所需重组质粒。
(3)剥取小麦种子的幼胚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经{#blank#}10{#/blank#}形成愈伤组织,该过程需要的植物激素有{#blank#}11{#/blank#},将重组质粒导入愈伤组织,培养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转移至{#blank#}12{#/blank#}培养基上。